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夕林
作者: 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丁宗泽;李飞
作者机构: 通州市植物保护站;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
关键词: 白背飞虱;为害损失;防治指标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1999 年 05 期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分类号: S435.112.3`S511.22
- 相关文献
[1]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李红阳,王瑞明,左文惠,刘标. 2007
[2]大别山区中稻负泥虫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孔凡明,左言龙,刘和祥,金美林,朱庆正. 1992
[3]水稻稻粒黑粉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张祥喜,林姗姗,邵见阳,杨志华,习平根. 1993
[4]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郭予元. 1991
[5]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王义成,李红阳,吉荣龙. 2003
[6]夏型棉蚜对棉花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郭豫元,李修立. 1990
[7]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 沈君辉,尚金梅,刘光杰. 2003
[8]早稻穗期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李华. 1993
[9]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 刘光杰,陈爱辉,沈君辉. 2003
[10]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陈茂林,杨代凤. 2000
[11]多虫复合为害对棉花产量值影响途径研究. 王瑞琪,张仕福. 1996
[12]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13]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白莉,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喜平,王随保. 2006
[14]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损失研究. 马继芳,李立涛,王新玉,甘耀进,董志平. 2012
[15]山西省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策略的研究. 李建社,张慧杰,张卓敏,赵治萍. 1992
[16]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17]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李洪山,李慈厚. 2002
[18]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李红阳,卞同洋,郭军. 2002
[19]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王华弟,吕仲贤,陈银方,徐福寿,朱金星. 2007
[20]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梁家荣,刘树法.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番茄品种耐低温结实性鉴定评价
作者:曹佳玲;文军琴;孙雪梅;任延靖;钟启文
关键词:番茄;耐低温结实性;综合评价;最优回归方程
-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茴香秸秆的营养组成
作者:李钰;李欣荣;刘保仓;邓晓裕;郭涛;史艳丽;年芳;李飞;许辉;徐国延;王新基
关键词:茴香秸秆;非常规饲料;近红外光谱技术;粗饲料;营养成分
-
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抑制及营养调控
作者:杨松桦;张航宇;李飞;郭龙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免疫抑制
-
基于转录组挖掘叶用莴苣中花青素生物合成代谢关键基因
作者:姜永强;王丽慧;孙雪梅
关键词:叶用莴苣;花青素;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徐凤丹;李倩;闫萌;程培军;周彦忠;李飞;李南;王旭浩
关键词:花生;功能微生物;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养分利用;产量
-
菊芋果聚糖代谢调控及其高原逆境适应性研究
作者:孙雪梅;杨世鹏;王丽慧;钟启文
关键词:
-
基因共表达网络在昆虫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端木浩楠;国芳媛;刘莹;李飞
关键词:基因共表达网络;昆虫;构建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