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乳菇属的5个新种及1个新记录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芳

作者: 吴芳;王向华;秦位强;郝艳佳;郭婷;张平;陈作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DNA条形码;东亚;外生菌根真菌;壳斗科森林;分类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8 期

页码: 1234-12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形态学比较和对ITS-nrDNA序列的分析,本文描述了产自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乳菇属的5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新种缘囊体乳菇Lactarius cheilocystidiatus和多囊体乳菇L.polycyystis由于具有真正的囊状体而与变红乳菇亚属L.subg.Plinthogalus的绝大多数种相异,它们与泰国的L.crassiusculuis关系密切.新种粘果乳菇L.gloeocarpus和多见乳菇L.vulgaris是乳菇亚属L.subg.Lactarius的新成员,其典型特征为淡黄色胶粘菌盖、孢子具网状纹饰和较大的囊状体,它们与原初描述自中国的淡黄褐乳菇L.pallido-ochraceus、淡环纹乳菇L.pallidizonatus以及印度的L.thindii形成种复合群.新种湖南乳菇L.hunanensis与温带物种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它的典型特征为粘不规则交织型的盖表皮中具橄榄色被壳物质以及具斑马纹纹饰的孢子,属L.blennius种复合群.南方窝柄黄乳菇L.austroscrobiculatus原初描述自印度尼西亚,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质,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该种.本研究的标本采集自安徽、海南、河南、湖南、江西和云南.这些物种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代表性乳菇类真菌.

分类号: Q949.32

  • 相关文献

[1]动物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其在害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莉,苏生,吕召云,孟泽洪. 2014

[2]盐胁迫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张峰峰,谢凤行,周可,孙海波,李亚玲,赵玉洁. 2014

[3]不同施磷水平下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陈婷,陈于,朱灿灿,王磊彬,赵玉强,王武,章钰晨,朱汤军,王敏,张仕杰. 2024

[4]菌丝桥在日本落叶松幼苗间磷传递和植株生长中的作用. 李芳,徐冰,冯固,潘家荣,李晓林. 2004

[5]松乳菇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马尾松的互作效应. 向健伟,龙芳,张立秋,周家春,郑威,马琼. 2022

[6]东亚原特提斯洋(Ⅰ):南北边界和俯冲极性. 李三忠,赵淑娟,李玺瑶,曹花花,刘鑫,郭晓玉,肖文交,赖绍聪,闫臻,李宗会,于胜尧,兰浩圆. 2016

[7]东亚原特提斯洋(Ⅱ):早古生代微陆块亲缘性与聚合. 李三忠,赵淑娟,余珊,曹花花,李玺瑶,刘鑫,郭晓玉,肖文交,赖绍聪,闫臻,李宗会,于胜尧,张剑,兰浩圆. 2016

[8]东亚大汇聚与中—新生代地球表层系统演变. Dmitrienko Liudmila Valer′evna,王鹏程,李三忠,曹现志,周在征,胡梦颖,索艳慧,郭玲莉,王永明,李玺瑶,刘鑫,于胜尧. 2017

[9]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王永明,曹现志,王鹏程,郭玲莉,于胜尧,兰浩圆,李少俊,赵淑娟,周在征,张臻,张国伟. 2018

[10]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吴凌燕,李众敏. 2007

[11]东亚地区针叶树种的珍稀濒危等级重新评估. 张德顺,李秀芬. 2014

[12]东亚农民合作组织的合并演绎对我国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启示. 伏成秀,袁媛,朱红业,张庆,杨济达,刘树芳,史君怡. 2022

[13]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赵亮,穆月英. 2014

[14]腐霉属DNA条形码初步探究. 韦继光,郭良栋,邓晖. 2010

[15]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界定算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周边地区舟蛾科为例. 金倩,武春生,陈芬,罗桂杰,蔡卫佳,刘旭,杨采青,郝梦迪,张爱兵. 2017

[16]DNA条形码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李敏,凌超,邬琦沁,毕盛楠,樊蕴秀,孙国伟,韩奕奕,郑小平,孟瑾. 2014

[17]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18]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柳淑芳,李献儒,李达,庄志猛. 2016

[19]两株北极褐藻DNA条形码序列的记录. 刘晨临,林学政. 2017

[20]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