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洋

作者: 杨洋;范蓓;李杨;佟立涛;包奇军;王丽丽;刘丽娅;孙晶;王凤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稞;加工方式;酚类物质;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01 期

页码: 1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分类号: TS201.1

  • 相关文献

[1]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膳食纤维组成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张倩芳,李敏,栗红瑜,孟晶岩. 2020

[2]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及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变化的影响. 王新坤,刘超,杨清梅,程安玮,王月明,王青,孙金月. 2019

[3]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降脂益肠功效的影响. 王倩倩,李明泽,陆红佳,刘庆庆,郭婷,田宝明,刘雄. 2014

[4]不同成熟度树葡萄果实醇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林宝妹,郑开斌,张帅,洪佳敏,郑菲艳,林国容,邱珊莲. 2018

[5]嘉宝果嫩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张树河,张帅,洪佳敏,郑开斌. 2019

[6]不同品种树葡萄叶片醇提物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邱珊莲,林宝妹,郑开斌,张少华,林霜霜,张树河,郑菲艳,李珊珊. 2017

[7]粗毛纤孔菌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唐敏,丁野,杨阳,谢孟乐,王淑敏,陈长宝,王欢,李玉. 2021

[8]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滕欢欢,王仁中,吴德玲,金传山,柳春风,唐旭,黄圣卓,许凤清. 2022

[9]不同苦瓜品种皂苷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刘慧娟,张名位,张瑞芬,张雁,魏振承,马永轩,刘磊,邓媛元. 2017

[10]荔枝果肉多糖级分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黄菲,张瑞芬,董丽红,肖娟,唐小俊,张名位. 2016

[11]拐枣不同部位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分析. 王洁,毕金峰,吴群军,苟敏,周润生,陈芹芹. 2023

[12]树葡萄植株不同部位醇提物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邱珊莲,林宝妹,洪佳敏,张少平,张帅,郑菲艳,林碧珍,郑开斌. 2018

[13]肉桂多酚清除自由基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 龙晓珊,廖森泰,刘书成,刘凡,黎尔纳,庞道睿,穆利霞,王卫飞,邹宇晓. 2021

[14]软枣猕猴桃黄酮体外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王月婵,姚佳琦,黄夏,李艳杰,祝儒刚,陈罡. 2023

[15]不同品种苦瓜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比较. 邓媛元,张名位,刘接卿,张雁,张瑞芬. 2014

[16]杨桃的酚类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与抗氧化活性. 罗牡康,贾栩超,张瑞芬,刘磊,董丽红,池建伟,白亚娟,张名位. 2020

[17]储藏温度对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曾庆帅,廖森泰,张名位,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 2012

[18]热处理对甜玉米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黄龙,张名位,邓媛元,张雁,魏振承,张瑞芬,唐小俊. 2011

[19]干燥方式对澳洲坚果青皮酚类物质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张明,帅希祥,杜丽清,涂行浩. 2018

[20]萌发青稞营养成分、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梁雨荷,党斌,杨希娟,张杰,杜艳,梁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