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秀丽

作者: 廖秀丽;黄洪辉;巩秀玉;余少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水温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67-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2013年在南沙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实测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混合层深度(MLD)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MLD季节变化明显,海域均值以秋季最深(65 m),冬季次之(54m),夏季居第3位(49 m),春季最浅(37 m),主要受季风、环流和海面净热通量的影响。其中春季时中南半岛对开的海域MLD较深,夏季时整个海域MLD分布较均匀,秋季时海域中部MLD最深,冬季时高值区出现在海域东北部。Ekman输运导致水体在巴拉望岛西侧、南沙南部以及加里曼丹岛西北侧产生的堆积作用,以及9°N以北海域冬季存在的失热效应,是MLD存在区域差异的可能原因。南海南部海域混合层水温始终大于27℃,其中夏季大于28℃,混合层内水温的季节变化很小。海表温度(SST)区域差异大时,MLD空间差异亦大;MLD与SST的关系在调查海域的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代表性站位的研究结果显示,海域北部MLD与SST的变化刚好相反,而海域南部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全年变化小致使SST变化亦小,SST与自春向冬急速加深的MLD关系不明显。

分类号: P731.1

  • 相关文献

[1]南沙海域(蜮)群落特征与季风、管水母关系分析. 王亮根,杜飞雁,李亚芳,宁加佳,谷阳光. 2016

[2]南沙海域永暑礁金带齿颌鲷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张俊,陈作志,陈国宝. 2015

[3]南沙渔业发展策略探讨. 艾红,章丽萍,潘兴蕾,张鹏,陈国宝,李永振. 2015

[4]基于栖息地模型的南沙海域鸢乌贼渔情预报研究. 范江涛,张俊,冯雪,陈作志. 2015

[5]南沙海域虫戎群落特征与季风、管水母关系分析. 王亮根,杜飞雁,李亚芳,宁加佳,谷阳光. 2016

[6]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戴明,巩秀玉,刘华雪,廖秀丽,齐占会,黄洪辉. 2015

[7]出现于南沙海域的黄带棘箱鲀的形态特征. 黄梓荣,梁沛文. 2012

[8]春季南沙海域鸢乌贼种群结构特征的研究. 张鹏,晏磊,杨炳忠,谭永光,张旭丰,陈森,李杰. 2015

[9]基于地统计学的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析. 范江涛,张俊,冯雪,陈作志. 2017

[10]南沙海域夏季氮磷添加模拟实验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 陈露,李纯厚,魏小岚,刘永,陈作志,戴明,肖雅元,林琳. 2015

[11]春季南沙海域鲣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粟丽,陈作志,张鹏,张俊,张魁. 2017

[12]四大家鱼养殖技术之一 万峰湖不投饵式网箱养殖鲢鳙技术. 张宗慧,彭强,朱玲. 2007

[13]水温和光照对单殖吸虫的影响. 张效平,商宝娣,李建光. 2015

[14]水温对圆斑星蝶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曲建忠,兰功刚,梁翻. 2011

[15]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16]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生长模型. 张继红,吴文广,刘毅,蔺凡,王巍,牛亚丽. 2017

[17]两种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汪文选,卢彤岩,王获,陈俭清,刘红柏. 2010

[18]饮水温度对高温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李军峰,高玉鹏,穆淑琴,王文杰,张斌,路超. 2008

[19]不同水温对青鱂胚胎发育的影响. 刘盼,秦洁,张清靖,贾成霞. 2009

[20]裸盖鱼幼鱼工厂化养殖试验. 曹栋正,陈四清,王贞杰,王有廷,刘长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