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还田和翻耕深度对稻飞虱和蜘蛛群落数量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万年峰

作者: 万年峰;季香云;张永兴;蒋杰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麦秸秆还田;稻飞虱;蜘蛛;翻耕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1052-10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和翻耕深度控制稻飞虱效果及对蜘蛛群落数量的影响。【方法】以"麦秸秆返还稻田+稻田深翻耕20 cm"、"麦秸秆返还稻田+稻田浅翻耕10 cm"、"麦秸秆不返还稻田+稻田深翻耕20 cm"为处理,以种植者常规种植模式"麦秸秆不返还稻田+浅翻耕10 cm"为对照,对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稻田稻飞虱成若虫、蜘蛛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期内(7—10月),上述3个处理区稻田百丛稻株稻飞虱数量分别为(17.7±3.5)头、(18.1±3.7)头、(21.0±4.0)头,较对照区分别减少25.6%、24.0%、11.8%;无论麦秸秆是否还田,翻耕深度对稻田蜘蛛及稻飞虱数量均无显著影响;"翻耕20 cm+麦秸秆还田"和"翻耕10 cm+麦秸秆还田"处理区稻田蜘蛛数量及其蜘蛛与稻飞虱数量比值均显著高于麦秸秆不还田区。【结论】本文揭示了麦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强蜘蛛控制稻飞虱能力,可为秸秆还田的生态学效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3.89`S433.7

  • 相关文献

[1]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周华光,梁文勇,刘桂良,许燎原,吴降星,郑许松,徐红星. 2009

[2]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控制效果及蜘蛛安全性研究. 张新凤,张国,于居龙,方继朝,罗光华,朱凤,束兆林. 2022

[3]温岭市稻田蜘蛛和寄生蜂种类分布及田间蜘蛛消长动态. 叶建人,陈海波,郑许松. 2016

[4]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与应用技术研究. 张国,于居龙,庄义庆,姚克兵,方继朝,郭慧芳,赵来成,束兆林. 2019

[5]直播旱种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自常,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李永丰. 2015

[6]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孙国峰,眭鑫梅,陈旭蕾,孙仁华,徐志宇. 2024

[7]免耕·翻耕稻田油菜适宜播种量的研究. 任廷波,赵继献,戴祥来. 2016

[8]玉米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耕层水分的影响.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张景会,孙占祥,张玉龙. 2009

[9]翻耕对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 李乃杰,宜树华,秦彧,任世龙,陈建军. 2012

[10]保护性耕作对北疆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田地温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杨相昆,张占琴,田海燕,魏建军. 2015

[11]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朱建义,郑仕军,赵浩宇,刘胜男,陈贵明,周小刚. 2018

[12]沙质草地植物群落及土壤质地对补播和翻耕措施的响应. 吴旭东,蒋齐,俞鸿千,王占军,何建龙. 2018

[13]麦秸还田下翻耕和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稻田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亚慧,王宁,查显宝,冯长云,于建光,焦加国,肖新. 2020

[14]辽西半干旱区秸秆全量翻耕还田技术模式研究. 刘洋,滕云鹏,董智,蔡广兴,董俊,张晓鹏,杨志会,邓林军,侯志研. 2020

[15]不同耕作方式对华南坡耕地土壤孔隙结构和抗穿透强度影响. 杜满聪,李江涛,李淑玲,李集勤. 2018

[16]翻耕和不同泡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周枫,罗佳琳,赵亚慧,张炎,王宁,焦加国,于建光. 2020

[17]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秦红灵,高旺盛,马月存,杨世琦,赵沛义. 2007

[18]翻耕对冬闲农田CH4和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万运帆,林而达. 2004

[19]水稻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试验研究(英文). 高述华,丁茁荑,童辉,杨剑. 2015

[20]紫云英不同时期翻耕氮素含量的变化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贵平,张惠琴,吴增琪,陈惠哲.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