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小麦条锈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妍

作者: 章振羽;沈丽;姬红丽;陈德西;康晓惠;彭云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遗传多样性;四川阿坝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9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1589-15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阿坝及其周边地区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AFLP多态性进行了研究。49个参试菌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分为2种类型:水源11致病类群类型和Hybrid46致病类群,分别占44.9%和55.1%,其中水-14和CY32为优势小种。CY31仅在黑水县检测到,云南盐津菌株CY32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利用E2M3、E4M3、E7M3、E2M4、E6M4、E4M6、E6M7等7个引物组合,对各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出,共扩增出168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2条,多态率为19.05%。49个样品AFLP的D ice相似系数范围为:0.4063~1.0,其中阿坝州菌株聚类分析后被分作A、B两组,后者在相似系数0.7814水平上又分为两个亚组。松潘县的菌株中,4个菌株属于A组,9个菌株属于B组第一亚组,6个菌株属于第二亚组。来自黑水县和九寨沟县的菌株均属B组的第二亚组。第二亚组遍及阿坝州各采样点。来自凉山州普格县的菌株与阿坝州的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低,在相似系数0.73水平时归入C组。但在阿坝和凉山分别个测出1个菌株,与区内其它菌株均不相似,但彼此间相似系数为0.7813;可见四川条锈病菌阿坝群体独立于梁山州群体,但又有一定的联系。来自云南盐津的条锈病菌根据AFLP多态性被划成B组的第三亚组,与普格县菌株相差较大而与阿坝州菌株更相似,其来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同一块田中,条锈病菌的组成可以相差很大,遗传相似系数为1.0的菌株一块田内发现两株。松潘青云乡至川主寺沿公路晒场、院坝子上自生麦苗上菌株在不同采样点间病菌也有差别。未发现生理小种和AFLP性之间的关联性。以CY32为例,其AFLP多态性十分明显,菌株分属A、B1、B2、B3等不同类型。表明病菌毒性突变可以在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中发生,新小种的发生可能不是由1个突变克隆不断繁殖扩大而来。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我国西部小麦主要病虫害无公害治理对策探讨. 谢水仙,陈扬林,秦庆明. 2000

[2]基于RNA-seq数据的小麦条锈菌SSR标记开发. 刘秀峰,许静杨,袁文娅,梁丹,时晓伟. 2018

[3]2010-2011年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温度敏感性与毒性及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刘博,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2016

[4]西藏林芝麦类条锈病菌群体多样性分析. 章振羽,姬红丽,向运佳,张敏,彭云良. 2012

[5]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张勃,郝保军,王保通,李强,李高宝,郭海鹏,王芳,康振生. 2009

[6]小麦条锈菌一个中度重复DNA序列家族的鉴定. 张耕耘,单卫星,李振岐,吴立人. 1997

[7]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的演化. . 2003

[8]对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思考. 吴立人. 1998

[9]小麦条锈菌滇黔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刘秀峰,袁文娅,梁丹,时晓伟,马占鸿. 2016

[10]95%丙环唑对小麦条锈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研究. 薛明珍,闫佳会,姚强,郭青云. 2013

[11]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1993

[12]西藏林芝与内地小麦条锈菌分子群体遗传结构及菌源关系. 王雅婷,鲁传强,王建锋,詹刚明,王保通,康振生,杨敏娜,彭岳林. 2015

[13]PSR(Puccinia Striiformis Repeat)序列的基因组特异性和指纹遗传稳定性研究. 陈受宜,康振生,王阳,李振岐,吴立人. 2000

[14]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研究. 杨华安,陶碧华,孟庆玉,谢水仙,宋位中,袁文焕,杨家秀,李艳芳. 1991

[15]我国小麦条锈菌模式菌系的DNA指纹分析. 陈受宜,惠东威,吴立人,李振岐. 1996

[16]陕甘川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分析. 吴立人,万安民,宋位中,袁文焕,杨家秀. 1994

[17]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AFLP指纹分析. 刘峰,康振生,陈受宜,李振岐,吴立人. 2000

[18]小麦条锈菌毒性新菌系研究初报. 吴立人,孟庆玉,赖世龙,谢水仙. 1992

[19]绵阳系统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吴立人,R.W.Stubbs. 1990

[20]2017年-2018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贾秋珍,曹世勤,王晓明,黄瑾,孙振宇,张勃,骆惠生,李青青.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