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罐’枣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及Bt基因的导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燕征
作者: 张燕征;张梦洋;李继东;谭彬;王腾飞;郑先波;叶霞;冯建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蜂蜜罐’枣;上胚轴;子叶;gus瞬时表达率;Bt基因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340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43-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蜂蜜罐’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上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转化,研究了不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AS(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对gus(β-葡糖醛酸糖苷酶)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OD_(600)值为0.5,真空辅助侵染10 min,共培养3 d,上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共培养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和10 mg·L~(-1)乙酰丁香酮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已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Bt基因转化,共获得24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呈阳性的再生芽;对PCR检测呈阳性的不定芽进行伸长培养和不定根诱导,最终获得完整转基因植株。本研究初步获得了转Bt(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的枣植株,为通过转基因手段进行枣抗虫新种质选育提供可能。
分类号: S665.1
- 相关文献
[1]花椰菜再生体系的优化. 朱惠霞,胡立敏,陶兴林. 2011
[2]两个花椰菜品种再生体系的研究. 朱惠霞,胡立敏,陶兴林. 2010
[3]农杆菌介导北方粳稻转化体系的研究. 刘双奇,邹德堂,孟英,卢泳全,卞景阳. 2008
[4]影响大豆遗传转化主要因素及相关条件优化. 马晓丽,冯小锋,杨清华,郁晓敏,朱丹华. 2013
[5]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建立研究初报. 韩美丽,李耿光,贺红,张银东,张兰英,陆荣生. 2000
[6]花生上胚轴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李文静,付留洋,黄冰艳,苗利娟,石磊,董文召,臧新,汤丰收,张新友. 2016
[7]不同花生品种再生体系的建立. 徐娟,张廷婷,张甲佳,王昭静,李林,单世华. 2014
[8]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棉花上胚轴方法的研究. 阳立恒,郝秀英,曲延英. 2008
[9]柠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仝铸,何利刚,吴黎明,王志静,蒋迎春,孙中海. 2014
[10]沙田柚上胚轴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陆荣生,杜晓莉. 2004
[11]葡萄柚不定芽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韩美丽,霍秀娟,杨玉霞. 2013
[12]适用于遗传转化的酸柚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黄镜浩,秦利家,张艳芳,陈立松,蔡子坚,温寿星. 2014
[13]一个携有Bt基因的芽黄突变体初报. 张正敏,陈萍,李卫华,胡新燕,王阶祥,杨峰,冯营. 2009
[14]作物转Bt抗虫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严建民. 2000
[15]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杨庆凯,曹越平,崔岩,周思军. 2002
[16]应用多重PCR技术筛选检测转Bt基因作物. 李飞武,闫伟,龙丽坤,李葱葱,张世宏. 2014
[17]盐胁迫对Bt棉棉蕾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永慧,陈建平,高进,张祥,陈源,陈德华. 2018
[18]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 2002
[19]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 张琳,魏志刚,裴婷婷,胡颂平,余霞,张静,罗利军,叶水峰,刘国兰. 2014
[20]Cry1Ab/Ac抗虫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陈锐,朱珠,兰青阔,陈佳,王永.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宁夏部分地区犊牛腹泻样本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毒力因子检测与分析
作者:王玮;王景松;郭亚男;高乐;王玲玲;陈灿;王健霖;王建东;马科;李继东
关键词:犊牛;腹泻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
极晚熟鲜食桃新品种-豫霜蜜
作者:连晓东;冯建灿;谭彬
关键词:
-
宁夏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作者:黎玉琼;于有利;从志鹏;赵正伟;梁小军;王韦健;李继东;李勤凡;文亮;牛晓昊
关键词: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SSU;rRNA基因;套式PCR;阳性率
-
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作者:张铠鹏;赵海燕;续创业;王腾飞;赵刚;党翼;李尚中;周刚;王磊;张建军;樊廷录
关键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籽粒机收指标;灰色关联度
-
产气荚膜梭菌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景松;郭亚男;王健霖;李继东;王建东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
-
牛支原体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健霖;田兴苗;王景松;戴莎莎;郭亚男;何生虎;李继东
关键词:牛支原体;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
-
产气荚膜梭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东;王景松;王健霖;李继东;郭亚男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