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波
作者: 周波;胡清彪;徐飞;卢华;戴绍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宁河;鱼类;入侵种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1004-1028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66-71
摘要: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3.48%.结合访问调查,长宁河历史上共有鱼类47种,隶属于4目11科.长宁河鱼类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同时发现了 一种长宁河的入侵鱼类物种,经鉴定为河川沙塘鳢.结合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4个方面的保护建议.
分类号: S931.1
- 相关文献
[1]通辽市少花蒺藜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张志新,田迅,刘勇,黄贝梅. 2015
[2]广东省新发现一种危害水稻的入侵性瘿螨(英文). 洪晓月,薛晓峰,周益军,童光远. 2005
[3]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有选择摄食量研究. 杨新根,王庭林,宁振东,朱文雅,邹波,常文英,侯玉. 2010
[4]入侵种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在山西省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 杨新根,王庭林,宁振东,朱文雅,邹波,侯玉,常文英,刘汉宇. 2011
[5]豚草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田兴山,岳茂峰,冯莉,杨彩宏,杨红梅. 2012
[6]大型底栖动物入侵种:它们是否对德国水生动物群落构成威胁?(英文). Melanie C.BECKMANN,杨健,徐跑. 2006
[7]新疆和云南番茄潜叶蛾种群对六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 李晓维,马琳,吕要斌. 2022
[8]中国南部新发现的入侵害虫——银合欢豆象. 覃新导,张生芳,张辉波,张中润,陈志权,符悦冠. 2007
[9]生物也疯狂——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张国良. 2002
[10]青海省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种类调查. 李贺寅,万伟杰,叶福宇,杜素洁,李秋荣,王勤英,刘万学. 2025
[11]辽宁省潜叶蝇(双翅目:潜蝇科)及其寄生蜂的种类与多度调查. 景凯婷,杜素洁,叶福宇,万伟杰,赵鑫,郭建洋,刘万学. 2024
[12]中国近、现代内陆水域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历史回顾. 邢迎春,赵亚辉,张春光,杨君兴,唐文乔,樊恩源. 2013
[13]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唐俊,杨明举. 2009
[14]贵州省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姚俊杰,李川,杨兴,李正友. 2009
[15]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丁学东. 1991
[16]鱼类基因转移的研究战略. 邱黎明,董国生,张凌霄,丁学东,唐素英,包绍文,王燕,沈子威. 1993
[17]蓝鳃太阳鱼的引种及驯化试验报告. 胡逸农,刘辉,刘金辉. 1993
[18]鱼类的食谱. 宋盛宪. 2004
[19]蓝鳃太阳鱼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前景. 胡逸农. 1991
[20]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 单秀娟,金显仕,李忠义,陈云龙,戴芳群.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茶树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作者:周波;唐劲驰;黎健龙;陈义勇;张曼;崔莹莹;黄秀鑫
关键词:干旱胁迫;茶叶品种;抗旱能力;保护酶;生理响应;内源激素;渗透调节物质
-
奶牛源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大环内酯类创新药物的研发进展
作者:朱石荻;邵丽莹;刘义明;冯善麟;徐飞;李秀波;陈孝杰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新药研发
-
天然水域产卵生境营造下长江鲟自然繁殖行为特征及效果
作者:李鹏程;吴金明;李君轶;仲嘉;刁亚芹;周波;周亮;禄盛超;王煜琦;杜浩
关键词:长江鲟;生境营造;产卵场;繁殖行为
-
不同炮制处理下草果漱口水工艺优化及抑菌功效评价
作者:李加孔;张玲艳;谷风林;吉训志;和俊才;郝朝运;穆明兴;庞永青;徐飞
关键词:草果;漱口水;炮制;抑菌功效
-
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模式在规模化猪场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免疫防控效果的影响
作者:秦玉圣;周波;董和平;李昆鹏;庞明月;孙惠玲;白佳桦;田见晖;王栋;刘彦
关键词:规模猪场;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连续式生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抗体
-
植物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监测-助力植物病害管理
作者:王奥霖;范洁茹;徐飞;陈莉;曹世勤;王万军;孙振宇;刘伟;胡小平;周益林
关键词:植物病害流行学;空气生物学;病菌孢子捕捉;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病害管理决策系统
-
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制备及稳定性评价
作者:杜敏;董丽;唐冰;胡小松;张彦军;徐飞
关键词: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