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MS代谢组学解析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邢东旭

作者: 邢东旭;廖森泰;黄文洁;李庆荣;肖阳;赵超艺;晏石娟;蒋满贵;黄旭华;杨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家蚕微孢子虫(N.b);阿苯达唑;代谢组学;GC-MS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1735-1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阿苯达唑对患微粒子病家蚕血淋巴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为以阿苯达唑为主剂研发新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五龄起蚕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建立家蚕微粒子病模型,分别于攻毒后12、24、48、72和96 h开始饲喂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直至上蔟结茧,以未攻毒未给药的家蚕为对照,待化蛹后逐头镜检调查家蚕感染率,以评价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患微粒子病蚕体血淋巴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是攻毒后2448 h。与对照组家蚕血淋巴相比,从模型组家蚕血淋巴中共筛选并定性获得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呈下降趋势、20种代谢物呈上升趋势。对模型组与阿苯达唑给药组的家蚕血淋巴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木酮糖、D-葡萄糖-6-磷酸、肌醇、泛酸、甲基丁二酸和油酸外,阿苯达唑对多数与家蚕微粒子病相关的代谢物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家蚕感染N.b后有6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1)淀粉和蔗糖代谢;(2)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3)苯丙氨酸代谢;(4)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5)谷胱甘肽代谢;(6)磷酸肌醇代谢。家蚕添食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后能有效减轻上述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促使患微粒子病家蚕处于较正常的生理状态。【结论】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在N.b感染后2448 h,结合N.b的生活史,可全面揭示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即阿苯达唑通过抑制N.b在蚕体内的裂殖体增殖,有效降低N.b感染对家蚕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作用,维持家蚕的正常生理状态,而达到治疗效果。

分类号: S884.21

  • 相关文献

[1]采用SPE-HPLC法检测分析桑树喷施阿苯达唑后药液在叶片中的持留量及消解规律. 李丽,杨琼,邢东旭,廖森泰,罗国庆,肖阳,李庆荣,叶明强. 2015

[2]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代谢组学研究. 贲蓓倍,徐维红,邹德玉,牟美睿,杨仁杰,刘海学. 2021

[3]GC-MS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银花"类药材的鉴定. 罗姣姣,李旭东,赵豆豆,彭芳,李琪,吴宇,徐皖菁,米亚东,苏志强,毛常清,陶珊,廖海浪,李羿,张超. 2024

[4]鹰嘴豆种子代谢产物的GC-MS分析. 王威,徐乐,樊艳星,王帆,马艳明,唐中华. 2023

[5]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王太兴. 2009

[6]热处理法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进展. 王璐,杨琼,邢东旭,李庆荣,马振刚,周泽扬,廖森泰. 2018

[7]基于1999—2018年全国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结果的两广地区家蚕一代杂交种质量分析. 陈涛,张美蓉,侯启瑞,姚晓慧,吴萍. 2019

[8]桑园防虫网对桑叶影响分析. 王红芬,于少芳. 2023

[9]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简述. 廖森泰,杨琼,邢东旭,肖阳,叶明强,李庆荣. 2016

[10]家蚕微粒子病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刘骏,钱科,沈中元. 2009

[11]广东省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交叉感染的研究. 郑祥明,杨琼,方定坚,廖森泰,邹宇晓,黄炳辉. 2003

[12]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 贝建设,莫琳. 2018

[13]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的研究 Ⅰ.药物筛选. 杨琼,邢东旭,廖森泰,罗国庆,吴福泉,唐翠明,肖阳. 2010

[14]HPLC测定羟氯扎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张东辉,白玉彬,董朕,陈晨,申涵露,李冰,周绪正. 2021

[15]阿苯达唑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苗艳,朱庆贺,兰世捷,史同瑞. 2021

[16]基于HPLC法测定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中的有关物质. 李晓婷,白玉彬,李冰,董朕,孙继超,程富胜,张继瑜. 2019

[17]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李晓婷,李冰,刘利利,白玉彬,张吉丽,周绪正,张继瑜. 2019

[18]多房棘球绦虫apomucin基因qPCR引物的筛选及潜在应用. 苏梦,郭小腊,杨静,邵忠伟,丁军涛,项海涛,骆学农,郑亚东,孙晓林. 2016

[19]兽药阿苯达唑对蚯蚓精子发生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高玉红,贾鎏辉,吴占军,孙振钧. 2012

[20]阿苯达唑与阿维菌素对绵羊胃肠道线虫的防治效果试验. 刘福元,王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