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MeEIN3.1基因克隆及其在采后生理性变质中的信号转导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赖锦涛

作者: 赖锦涛;杨静琳;罗佳科;陈志晟;叶晓雪;颜彦;曾坚;胡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乙烯;EIN;活性氧;采后生理性变质

期刊名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7-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ethylene insensitive 3/ethylene insensitive-like 1(EIN3/EIL1)是乙烯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克隆并分析其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性变质(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可以为深入研究乙烯信号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木薯栽培品种SC8中克隆得到了木薯MeEIN3.1基因,然后对MeEIN3.1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构域、蛋白质结构、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MeEIN3.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MeEIN3.1基因在木薯块根PPD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下游互作转录因子进行分析。【结果】MeEIN3.1基因的长度为1 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和分子质量分别为5.08和55.12 ku,氨基酸序列包含7个EIN3/EIL1结构域,和橡胶HbEIN3-like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69.35%。MeEIN3.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木薯块根的PPD过程中MeEIN3.1基因的表达量和对照0 h相比,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即MeEIN3.1基因的表达受到PPD过程的诱导。另外,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MeEIN3.1能够与MeERF1.2和MeERF1.3产生互作。【结论】MeEIN3.1基因的表达在采后过程中受到诱导,推测其通过下游转录因子MeERF1.2和MeERF1.3进行乙烯信号转导来参与木薯块根的PPD过程。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木薯MeERF1.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曾坚,吴伟姗,谢彩虹,沈梓欣,叶晓雪,颜彦,李冰,陈志晟,彭红元,胡伟,曾力旺. 2023

[2]几种抑制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发生方法的比较. 弓淑芬. 2013

[3]木薯转录因子MeERF11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林世扬,颜彦,田丽波,商桑,胡伟. 2022

[4]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赵平娟,孙海彦,黎娟华,孙建波,彭明. 2015

[5]木薯CKX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丛汉卿,齐尧尧,朱文丽,陈松笔,李丽. 2016

[6]木薯IPT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丛汉卿,齐尧尧,朱文丽,陈松笔,李丽. 2015

[7]木薯EIN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丛汉卿,齐尧尧,张振文,陈松笔,乔飞. 2015

[8]木薯PHOR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丛汉卿,齐尧尧,朱文丽,陈松笔,李丽. 2016

[9]木薯 PHOR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丛汉卿,齐尧尧,朱文丽,陈松笔,李丽. 2016

[10]木薯MeHSF1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曾坚,黄芷颐,章玉香,吴春来,胡伟. 2020

[11]木薯MePYL12基因克隆及采后生理性变质过程的表达分析. 郭靖,章玉香,黄芷颐,吴春来,颜彦,曾坚,胡伟. 2021

[12]木薯2C型蛋白磷酸酶基因MePP2C5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曾坚,谢雅倩,陈丽萍,颜彦,胡伟. 2022

[13]猕猴桃果实乙烯受体基因Ad-ETR1的克隆及其表达. 魏绍冲,陈昆松,张玉,张望舒,丁建国. 2004

[14]擎天凤梨SAMs基因的分离及开花期的表达分析. 刘建新,丁华侨,郁永明,田丹青,王炜勇. 2017

[15]ACC氧化酶和ACC合成酶反义RNA融合基因导入番茄和乙烯合成的抑制. 熊爱生 ,姚泉洪 ,李贤 ,范惠琴 ,彭日荷. 2003

[16]沙梨品种果实成熟后乙烯释放量研究. 张靖国,陈启亮,杨晓平,范净,胡红菊. 2017

[17]钙在乙烯促进网纹甜瓜果实软化过程中的作用. 李天来,吕双双,许传强,吴志刚. 2009

[18]乙烯抑制剂AVG和促进剂ACC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程云清,赵桂兰,刘剑锋,陈智文,张雯雯. 2010

[19]'阿蒂擎天'凤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乙烯诱导表达特性的初步分析. 丛汉卿,信彩云,张银东,李志英,徐立. 2013

[20]新疆甜高粱开发利用研究. 王兆木,涂振东,贾东海.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