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房锋

作者: 房锋;李美;高兴祥;李健;李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播娘蒿;发生动态;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3 期

页码: 2559-2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分类号: S512.1`S451

  • 相关文献

[1]氰草津防除小麦田播娘蒿效果初报. 孙建伟,王恒亮,吴仁海,张永超,原京超,夏明聪. 2008

[2]75%苯磺隆·双氟磺草胺WDG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许贤,刘小民,王贵启,王建平,李秉华. 2016

[3]麦极与苯磺隆混用对日本看麦娘和播娘蒿等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浑之英,刘永杰,魏志玲,杨曦. 2008

[4]播娘蒿与野燕麦地上部分化感物质分离及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刘新刚,董丰收,徐军,路彩红,王旭,王运浩,郑永权. 2011

[5]麦田杂草播娘蒿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 刘新刚,董丰收,李晶,郑永权. 2009

[6]麦田雀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琦,于金萍,刘亦学,白霜,王金信. 2019

[7]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朝贤,黄红娟,李美,高兴祥,李燕,魏守辉. 2014

[8]点蜂缘蝽在山东小麦、玉米、大豆上的季节性发生规律研究. 孙晓辉,吴斌,王守海,蒿文仙,姜珊珊,洪浩,辛志梅,孙宗涛,辛相启. 2023

[9]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0]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11]‘镇麦11号'主要生育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5

[12]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专用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马红勃,刘东涛,马宁,张会云,王静,贾辉辉,陈荣振,张爱君,冯国华. 2016

[13]小麦品种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张鹏,周淼平,张平平. 2013

[14]不同土壤类型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董鲁浩,李玉义,逄焕成,孙庆泉. 2010

[15]双赢生态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春慧,单飞彪,赵春芝,高雅琴,张东瑞,周俊. 2016

[16]四川麦区不同播期对几个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杜小英,欧俊梅,陶军,雷加容. 2006

[17]宁麦2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杨学明,周淼平,张平平. 2020

[18]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双列杂交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19]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20]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英文).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