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蚜在西葫芦植株上传播获取西瓜花叶病毒的效率及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毛晓红

作者: 毛晓红;刘国霞;张秀霞;李娇娇;张安盛

作者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中心

关键词: 西瓜花叶病毒;瓜蚜成蚜;获毒;传毒;带毒持效期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274-12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成蚜对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的传毒特征,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瓜蚜传播获取WMV的效率及其在成蚜体内的存留时间;同时调查了2015年山东省日光温室西葫芦瓜蚜种群动态与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瓜蚜成蚜离开带毒西葫芦植株0 h后,带毒率为35.00%,3 h后成蚜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呈下降趋势,24 h后仅为5.40%。26℃条件下,健康瓜蚜取食带毒植株5 min后即可获毒,0.5 h后获毒率达到62.50%;带毒瓜蚜取食健康植株0.5 h后植株即可带毒,24 h后植株带毒率达到94.44%。温度对瓜蚜成蚜的传毒率有一定影响,在21、26、31℃条件下,瓜蚜成蚜24 h传毒率分别为61.11%、94.44%和88.89%。调查发现,温室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率与瓜蚜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当温室瓜蚜成蚜种群数量为1.06~1.73头/叶时,西葫芦开始发病,当成蚜数量增至18.22头/叶时,全田发病率可达83.33%。表明瓜蚜成蚜具有较强的传播WMV的能力,有效控制瓜蚜发生对减少WMV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S436.429

  • 相关文献

[1]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张吉松,张卓,张德咏,张战泓,刘勇,史晓斌,张友军. 2022

[2]利用RT-PCR检测黄瓜上的西瓜花叶病毒.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荣,庞金安,张桂霞. 2004

[3]西瓜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南瓜的透射电镜诊断. 宋西娇,陈浙,何步远,李艳敏,王荣洲,吴建祥,洪健. 2015

[4]江苏省葫芦科作物西瓜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和序列分析. 任春梅,程兆榜,缪倩,魏利辉,周益军,范永坚. 2013

[5]新疆吐鲁番地区三种甜瓜病毒病的发生与分子鉴定. 韩盛,韩成贵,玉山江·麦麦提,杨军,杨渡. 2016

[6]西瓜花叶病毒(WM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何丹,海利力·库尔班,玉山江·麦麦提,李继阳,杨渡,韩盛. 2015

[7]西瓜花叶病毒对四倍体西瓜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朱红菊,路绪强,刘文革,赵胜杰,阎志红,何楠,豆峻岭,高磊. 2014

[8]冬瓜人工接种5种病毒后的症状观察. 尤毅,鄢慧琼,李华平,谢大森. 2009

[9]西瓜花叶病毒对四倍体西瓜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朱红菊,路绪强,刘文革,赵胜杰,阎志红,何楠,豆峻岭,高磊. 2014

[10]西瓜花叶病毒西葫芦分离物的基因组及其侵染性克隆. 刘莉铭,彭斌,康保珊,吴会杰,刘茜,古勤生. 2023

[11]抗西瓜花叶病毒刺角瓜种质材料筛选. 高强,任海龙,符小发,张龑,仙鹤,王莉,周勃,张浩,徐麟. 2021

[12]河南省济源市西瓜病毒检测及和西瓜花叶病毒基因组分析. 贾宝华,李秀启,刘莉铭,康保珊,古勤生,吴会杰,彭斌. 2024

[13]基于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对3种葫芦科作物病毒的分子分析. 古勤生,田延平,彭斌,刘丽锋,邓丛良,粱新苗,孟娟. 2008

[14]5种病毒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症状观察. 彭斌,顾青,古勤生,刘丽锋,李莉. 2004

[15]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6]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6

[17]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8]桃蚜体内与病毒结合的共生菌Buchnera groE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吴云锋,林林,梁小波,张建新,周广和. 2002

[19]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 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2017

[20]我国小麦黄矮病病原研究进展. 成卓敏,王锡锋.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