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棉铃虫对27种中低毒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贤林

作者: 芮昌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铃虫;中低毒杀虫剂;敏感性差异

期刊名称: 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06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采集湖北省荆州棉田3代棉铃虫,在室内饲养获得大量3龄幼虫的基础上,用叶片药膜测定法测定评价了其对27种中低毒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杀虫剂品种包括了3类常规杀虫剂和1类具有新型作用机理的杀虫剂。结果如下:在测定的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伏杀硫磷、氯甲胺磷、倍硫磷等9个有机磷杀虫剂中,低毒品种辛硫磷和中等毒性品种喹硫磷、毒死蜱和丙溴磷对棉铃虫的毒力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LC50值在53.79~125.70μg/ml之间,与溴氰菊酯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EoNPV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席羽,殷坤山,肖强. 2011

[2]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 葛选良,钱春荣,宫秀杰,李梁,郝玉波. 2016

[3]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许立瑞,王留明,张学坤,魏毅,徐春明,于佃平. 2000

[4]性信息素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沈安国,陈志远,万桂喜,江桂法. 2000

[5]罗甸秋冬番茄棉铃虫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 文林宏,王天文,李桂莲,李德友,费伦英,魏祥云. 2010

[6]江苏沿海农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宋贤利,王凤良. 2005

[7]棉铃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初步研究. 陈小波,顾国华,葛红,韩娟. 2003

[8]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 吴传万,杜小风,杨文飞,顾大路,王伟中,徐建明. 2004

[9]杨枝把诱集棉铃虫技术与作用机理. 刘宁,刘小宁,李娜,边洋. 2008

[10]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实施效果. 徐文华,王瑞明,周汝芹,宋贤利,王凤良. 2004

[11]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测定. 张学坤,周玉,张传云,王胜利,王留明. 2000

[12]棉虫杀防治棉虫药效试验初报. 陈建军,陈小波,刘立春,冒宇翔,李明光,邵晓泉,瞿汉忠,金中时,金思明,仇立高. 1995

[13]不同药剂对棉铃虫幼虫毒力比较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庄占兴,郑海燕,翟淑华. 2002

[14]蜡蚧轮枝菌的发酵培养及其代谢产物对害虫毒杀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国霞,高希武,刘青春,严毓骅. 1995

[15]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徐文华,沈安国,李武权,顾明龙,杨明,陈志远. 2000

[16]20%抑食肼WP防治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王智. 2000

[17]棉铃虫对不同波长光源趋光反应的研究. 陈惠祥,周建荣,陈小波,顾国华. 1999

[18]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李德友,李崇信,郑美荣,李桂莲,王天文,文林宏. 2006

[19]60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防治烟青虫田间试验研究. 冯振群,卢清,李成军. 2016

[20]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高丽娜,田彩红,封洪强,李国平,邱峰,王运兵.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