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兴芳
作者: 顾兴芳;张圣平;徐彩清;李素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瓜;产量;配合力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2004 年 1 卷 0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 6个露地黄瓜自交系为材料 ,按完全双列杂交 (不含反交和亲本 )试验方法配制组合 ,进行早期产量及总产量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模型 ,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早期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91.92 % ,广义遗传力为 86 .3% ,狭义遗传力为 80 .39% ;总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82 .92 % ,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6 4 .16 %和 6 0 .0 2 %。早期产量、总产量一般配合力均以自交系 0 4为最高 ,前者其次为自交系 0 2和 0 1,后者其次为自交系 0 3和 0 1;0 3早期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0 6总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所配制各组合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特殊配合力均以 0 1× 0 6最高
分类号: S642.2
- 相关文献
[1]保护地黄瓜早期产量配合力分析. 顾兴芳,方秀娟,张天明,董星华. 2001
[2]黄瓜早期产量的配合力初报. 姜扬,李栋梁. 1991
[3]逆境苗期黄瓜叶片几个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建吾,毛光志,余纪柱,张丽,安红伟. 2005
[4]黄瓜种子低温发芽能力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纪颖彪,蔡洙湖,朱其杰. 1997
[5]河南烤烟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孙计平,李雪君,吴照辉,孙焕,李旭辉,侯咏. 2013
[6]密度对10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李娟,赵丽,胡兴,兰琴英. 2013
[7]玉米甜糯双隐性DH系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特性. 张垚,杨跃华,孔亮亮,刘俊峰,崔阳,宋俏姮. 2021
[8]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雯雯,邵元健,吴永升. 2016
[9]超级杂交水稻的配合力研究进展. 吴俊,邓启云,庄文,常硕其,吴丹. 2013
[10]紫甜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英文). 范光俊,阮忠德,阮氏月英,武氏春萍,武文烈,吕荣华,邹成林,吕佳茗. 2022
[11]几个粳稻不育系、恢复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研究. 赵海岩,王昌华,郑文静. 2006
[12]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英文). 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郭小蛟,秦俭,罗婧,李昭祥,高磊. 2017
[13]16份早熟陆地棉材料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赵福相,王旭文,孔宪辉,刘文豪,乔金鑫,刘丽,司爱君,袁路,余渝. 2023
[14]甜椒雄性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刘云,范妍芹. 2000
[15]9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籽粒品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张文. 2015
[16]强恢早熟水稻新恢复系明恢及其配制组合的选育与利用. 郑家团,谢华安. 1997
[17]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郭小蛟. 2016
[18]杂交粳稻新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牛付安,程灿,周继华,储黄伟,曹黎明,罗忠永. 2019
[19]九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015
[20]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杜士云,王守海,黄忠祥,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黄瓜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张圣平;董邵云;官健涛;苗晗;刘小萍;顾兴芳
关键词:黄瓜;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绿1号的选育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华南型;中农脆绿1号;一代杂种;抗病
-
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绿2号'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雌性系;品种
-
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玉1号'
作者:张丛莹;顾兴芳;苗晗;董邵云;刘小萍;官健涛;张圣平
关键词:白皮黄瓜;雌性系;品种
-
黄瓜果实维生素C合成关键基因克隆与分析
作者:王壮壮;董邵云;周琪;苗晗;刘小萍;徐奎鹏;顾兴芳;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VC;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
黄瓜核心种质果实VC含量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王壮壮;董邵云;张丛莹;顾兴芳;苗晗;刘小萍;官健涛;徐奎鹏;张圣平
关键词:黄瓜;VC含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研究进展
作者:彭月;顾兴芳;张圣平;李宝聚;谢学文;薄凯亮;董邵云;苗晗
关键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