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栽培黑木耳活性物质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询

作者: 刘询;贾定洪;王晓巍;李通;王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木耳;代谢组学;栽培基质;活性物质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2 期

页码: 79-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在我国被广泛栽培。分别以木屑(SW)、玉米芯(CO)和棉籽壳(CH)为主料栽培黑木耳,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基质栽培的黑木耳子实体中糖、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SW基质栽培的黑木耳中糖类物质总量最低;总黄酮类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仅牡荆素在CO栽培黑木耳中含量最高,CH栽培的最低;多酚类化合物在SW培养条件下的含量总体较高;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总量在CH栽培的子实体中最高,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明显高于SW和CO栽培组,尤其是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赖氨酸和组氨酸差异最大。本研究全面呈现了不同基质栽培黑木耳子实体中糖类、黄酮类、多酚类化合物,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研究结果为后续黑木耳营养品质鉴别和开发不同功效的功能性产品提供思路和依据。

分类号: S646.6

  • 相关文献

[1]栽培基质铬含量对黑木耳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 孙向东,兰静,陈国友,张瑞英,杜英秋,赵琳. 2020

[2]不同栽培基质对黑木耳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潘春磊,王延锋,史磊,盛春鸽,王金贺,赵静. 2021

[3]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桉树加工副产物与常规基质栽培的肺形侧耳代谢物差异. 罗阳兰,王灿琴,胡秀月,韦仕岩,韦娇君,吴圣进. 2023

[4]水果采后病害生防菌研究进展. 牛伟,牛宇,耿海峰. 2010

[5]甘薯块根内活性物质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李洪民,唐忠厚. 2007

[6]北虫草栽培残基中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分析及评价. 郭玲玲,李剑梅,宗玉丽,孙玉禄,于广峰,韩冰. 2018

[7]洋葱中活性物质及生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亦辉,王卫东,孙月娥. 2015

[8]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及其活性物质的检测. 董玉玮,苗敬芝,曹泽虹,刘辉. 2014

[9]一株魔芋软腐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吴金平,刘晓燕,张静柏. 2011

[10]拮抗放线菌PM-1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潘荣光,刘明霞,陶建玲,刘亚志. 2008

[11]发酵条件对生防菌株PM-1菌体及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 刘明霞,潘荣光. 2008

[12]碘化酪蛋白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宗义,张丽英,李牧,杨文军,贺平丽. 2009

[13]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高扬,李树海,王占文,张晓玉,刘景超. 2018

[14]灵芝孢子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唐柳,张志军,魏雪生,李淑芳. 2011

[15]壳聚糖浸种对小麦出苗及活性物质的影响. 朱云林,顾大路,王伟中,杜小凤,杨文飞,孙爱侠,高怀中,施洪泉. 2019

[16]橘色糖丝菌XA-1活性粗提物的分离与抗真菌活性研究. 秦培文,徐婧,纪明山. 2018

[17]基于微生物发酵的低糖型桑椹精粉制备工艺研究. 龙晓珊,廖森泰,胡腾根,邹宇晓,李倩,黎尔纳,庞道睿,沈维治. 2019

[18]芽孢杆菌高产活性物质与诱变育种. 严婉荣,符美英,肖敏,陈圆,赵志祥,肖彤斌. 2017

[19]百合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胡悦,杜运鹏,田翠杰,张秀海,任建武. 2018

[20]不同处理方式对黄芪秸秆发酵品质变化及饲用价值分析. 张俊丽,李明,梁小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