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病遗传多样性对条锈病的调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伟帅

作者: 高利;刘太国;刘博;陈万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混播;病情指数;产量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185-19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选用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的5个品种,进行不同混播处理,研究了混播群体中存在各不同抗病基因时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单基因品种混播多不能显著降低条锈病的发生,而3个以上单基因品种混播多可显著降低条锈病的发生,而且4~5个品种混播的REM值也说明多个品种的混播可减少条锈病的发生。但是,防效并非完全与混播基因数目有关,而与基因的类型也有关。不同抗病基因对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选择存在差异,小麦群体中所含的丰富抗病基因可减缓优势小种的出现。千粒重数据显示,品种混播的千粒重高于单个品种。

分类号: S435.121.42

  • 相关文献

[1]小麦近等基因系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控制效果研究. 康晓慧,陈万权,刘太国,刘博,高利. 2014

[2]油菜感抗品种混播对根肿病防控效果的影响. 郭清云,汪波,蒯婕,张椿雨,李根泽,康惠仙,傅廷栋,周广生. 2020

[3]基于近地高光谱信息的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反演. 董锦绘,杨小冬,杨贵军,王宝山. 2016

[4]利用高光谱红边与黄边位置距离识别小麦条锈病. 蒋金豹,陈云浩,黄文江. 2010

[5]小麦条锈病高光谱近地与高空遥感监测比较研究. 蔡成静,马占鸿,王海光,张玉萍,黄文江. 2007

[6]基于VSURF-CA的小麦条锈病高光谱病情指数估测模型. 梅广源,李荣,梅新,陈日强,樊意广,程金鹏,冯子恒,陶婷,赵倩,赵培钦,杨小冬. 2024

[7]利用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对四川条锈病变化进行抗性监测及分析. 李式昭,杨漫宇,涂洋,朱华忠,郑建敏,万洪深,刘泽厚,罗江陶,杨恩年,伍玲. 2023

[8]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现状和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 . 1998

[9]以Taichung29为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转育进展. 吴立人,万安民,王凤乐,赵文生,牛永春. 2004

[10]小麦近等基因系混种对条锈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刘太国,刘博,高利,陈万权. 2011

[11]混播对大庆地区大豆抗线虫病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吴耀坤,张玉先,金喜军,张明聪. 2015

[12]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柳茜,乔雪峰,陶雅,徐丽君,李峰,杨万春. 2020

[13]灌溉模式与种植方式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董姗,王皓,贾倩民,常生华,ShahzadAli,刘永杰,张程,侯扶江. 2020

[14]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生产性能研究. 柳茜,傅平,苏茂,刘晓波,何春,孙启忠. 2015

[15]高寒荒漠地区调亏灌溉对藜麦和毛苕子混播的影响与综合评价. 马利利,张莹莹,李正鹏,韩梅,蒋福祯. 2022

[16]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对油菜产量和紫云英养分累积的影响. 王建红,伍建平,陶云彬,张贤,曹凯. 2016

[17]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 李燕娥,解红娥,任平合,南殿杰. 1997

[18]一年生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作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爱国,李兆波,崔晓光,吴禹. 2022

[19]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混播. 文石林,刘强,董春华,周升明,黄平娜. 2012

[20]氮磷配施对西藏河谷农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文才,拉巴,魏巍.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