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生产力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卫建

作者: 张卫建;陈金;田云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粮食安全;小麦;生育期;生物量;籽粒产量

期刊名称: 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12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且呈现显著的季节和昼夜差异。未来气温将以更快的速度递增,且冬春季和夜间的升温幅度分别显著高于夏秋季和白天。冬小麦不仅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作物,气候变暖对其生产的潜在影响显著。目前关于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 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孟英,陈金,唐傲,张喜娟. 2016

[2]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王玉莹,张正斌,杨引福,王敏,赵久然,杨国航. 2012

[3]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斌,陈小敏,钟曼茜,邹海平,钱昆,刘少军. 2017

[4]1992—2012年东北水稻生育期变化分析. 高孟霜,许吟隆,殷红,李阔,李新华. 2018

[5]长江三角洲主要超级稻CH_4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的关系. 闫晓君,王丽丽,江瑜,邓艾兴,田云录,张卫建. 2013

[6]东北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夜间升温的响应. 陈金,田云录,董文军,侯立刚,马巍,徐志宇,张卫建. 2013

[7]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2010

[8]辽饲杂4号高粱. 王德生. 2007

[9]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冯乐勇,郝建平,梁改梅,池宝亮,李娜娜,张贝宁. 2018

[10]西藏拉萨地区燕麦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魏娜,金涛. 2014

[11]水作与旱作水稻生物量、籽粒产量及吸磷的比较研究. 周春霖,尹金来,沈其荣,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2

[12]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3]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4]LED红蓝光光强模式对水培生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王奇,刘家源,刘文科. 2021

[15]不同海拔麦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靖华,亢秀丽,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张建诚. 2019

[16]追施氮肥对强筋小麦‘镇麦16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爱大,蔡金华,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4

[17]土壤深松和补灌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郑成岩,于振文,张永丽,王东,石玉,许振柱. 2013

[18]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宁麦2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姚金保,马鸿翔,张平平,张鹏,杨学明,周淼平. 2018

[19]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体结构、光环境和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 张雯,刘翠荣,周玉梅,周皓,谢辉. 2019

[20]不同播期对早熟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春艳,张建民,罗馥直,严伟强,李元清,王小兵,叶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