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影像与GA-BP神经网络的生物量估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福芹

作者: 杨福芹;李天驰;冯海宽;解鹏;陈超;高磊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生物量;变量投影重要性;灰色关联;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

期刊名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9102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3 期

页码: 49-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快速、准确地监测冬小麦生物量,对于冬小麦田间管理、产量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使用 2015 年开花期的冬小麦无人机数码影像及相应的生物量数据,将相关系数(|r|)、灰色关联分析(GRA)、投影变量重要性(VIP)与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进行整合,构建了3种开花期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对这 3 种模型进行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表明:|r|-GA-BP,GRA-GA-BP,VIP-GA-BP模型的决定系数R2 分别为0.753 9,0.689 8,0.704 4,RMSE分别为763.3,908.8,836.9 kg·hm-2,MAPE分别为 10.31%,15.65%和 12.55%,|r|-GA-BP比GRA-GA-BP和VIP-GA-BP对冬小麦生物量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经可视化处理后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冬小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状况,为冬小麦的生长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分类号: S129

  • 相关文献

[1]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冬小麦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对比. 岳继博,杨贵军,冯海宽. 2016

[2]基于赤池信息准则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高光谱估算. 杨福芹,戴华阳,冯海宽,杨贵军,李振海,陈召霞. 2016

[3]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半滑舌鳎体重估算模型优化研究. 杨占魁,任东,孙传恒,周超,解菁. 2015

[4]基于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方法研究. 梁毅,刘世洪. 2012

[5]基于RSM和GA-BP-GA优化的油茶籽仿真参数标定. 丁辛亭,李凯,郝伟,杨其长,闫锋欣,崔永杰. 2023

[6]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方法研究. 梁毅,刘世洪. 2012

[7]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离心泵性能预测. 朱艳姝,朱石沙,朱大洲,王成. 2012

[8]基于可见光光谱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研究. 崔日鲜,刘亚东,付金东. 2015

[9]应用波段深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估算. 付元元,王纪华,杨贵军,宋晓宇,徐新刚,冯海宽. 2013

[10]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1]融合无人机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的冬小麦生物量估测. 刘畅,杨贵军,李振海,汤伏全,王建雯,张春兰,张丽妍. 2018

[12]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衡H1401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柳斌辉,王变银,陈朝阳,张文英,张晓. 2021

[13]利用光谱指数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其效益评价. 梁红霞,赵春江,黄文江,马友华,刘良云,王纪华,薛绪掌. 2005

[14]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和数码影像数据的冬小麦生物量反演. 李天驰,冯海宽,朱贝贝,范园园,金丽妍,成倩,李倩雨. 2020

[15]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株高和生物量估算. 陶惠林,徐良骥,冯海宽,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代阳. 2019

[16]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17]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杨福芹,杨佳琪,陈旭阳,冯海宽,石帅杰,黄倩倩. 2022

[18]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19]基于同化物分配的冬小麦节间形态参数模型. 陈昱利,杨平,张文宇,张伟欣,诸叶平,李世娟,巩法江,毕海滨,岳霆,曹宏鑫. 2017

[20]遥感光谱指标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 张传波,李卫国,张宏,李伟,马廷淮,张琤琤,陈华.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