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杂交水稻株型和产量构成的边际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延寿

作者: 吴延寿;熊运华;邱在辉;陈春莲;黄永萍;尹建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水稻;边际效应;株叶形态;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9 年 004 期

页码: 649-6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域试验品种,通过调节栽插密度在田间分别设置四边、双边、单边和无边际效应4种处理的边际类型种植,收获后考察各处理的株叶形态参数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两季水稻各品种有效穗数、叶长和穗长均随着边际的减少而呈现下降趋势.近一半早稻品种的株高随着边际的减少而降低,所有早稻品种的叶宽均随着边际的减少略有增加,但晚稻品种的株高和叶宽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变化差异不大.在早稻大部分品种的双边和单边边际类型中,剑叶角度和叶尖角度均比四边和无边际类型中的角度要小,晚稻在不同边际类型中增减趋势表现不一.穗粒数在早稻季所有品种中均随着边际类型的减少而减少,晚稻只有部分下降.千粒质量在双季稻不同品种和不同边际效应类型中基本保持稳定.综合理论产量,对于穗粒数较多的杂交水稻宜采用本研究中单边边际类型或双边边际类型种植.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健优38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卫华,黄宗洪,甘雨,向关伦,杨占烈,潘建慧,郭慧. 2014

[2]杂交水稻冈优725在越南的产量表现及稳产性分析. 侍守佩,曾鑫,张晓晖. 2014

[3]黔东北地区水稻高产潜力探讨——德江县水稻中心示范田综合配套技术及分析. 彭应财,茅坚,金千瑜,文明元,苏彤. 1992

[4]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分析与育种策略. 陈彩虹,禤绮琳,梁曼玲. 2002

[5]杂交水稻超高产特性研究. 谢华安,王乌齐,杨惠杰,杨高群,李义珍. 2003

[6]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2017

[7]不同播期对杂交稻宜优673株叶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东,黄庭旭,游晴如,董练飞,黄俊明,张水金,谢华安. 2012

[8]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植株性状. 杨惠杰,杨仁崔,姜照伟,郑景生,李义珍. 2002

[9]不同稻作方式对华安3号株叶形态的影响. 吴文革,陈周前,王守海,吴爽. 2001

[10]中灿稻新组合两优986. 丁自立. 2007

[11]对水稻大小垄内小气候的研究. 王文成,郑素花,丁连志. 1999

[12]垄作模式下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 柏立超,邵运辉,岳俊芹,郑飞,秦峰,靳春梅. 2009

[13]晋北区春油菜间作亚麻栽培技术研究. 田宏先,王瑞霞,施毅,李小玉. 2020

[14]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算. 何登骥. 1999

[15]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刘兴二,刘武仁. 2010

[16]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2006

[17]烤烟品种比较试验的小区边际效应研究. 王晓园,黄景崇,刘好宝,张成省,孙惠青. 2013

[18]水稻品种产量试验的边际效应分析.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黄转运,仲维华. 2006

[19]冬小麦边际效应及其在栽培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张长生,郑彩萍,靖金莲,李世平. 2005

[20]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于运凯.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