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华

作者: 谭华;黄爱花;郑德波;邹成林;韦新兴;莫润秀;蒋维萍;韦慧;黄开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行距配置;种植密度;玉米;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0 年 017 期

页码: 24-2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行距配置与不同种植密度相配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玉米单交种桂单901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以4种行距配置为主处理,包括60 cm等行距单行单株、75 cm等行距单行单株、80 cm+40 cm宽窄双行单株、90 cm+40 cm宽窄双行单株;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包括45 000、52 500、60 000、67 500株/hm~2.[结果]不同行距配置及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都有显著的作用效应,二者交互作用产生正效应,但提高产量的作用效应未达显著水平;宽窄双行单株优于等行距单行单株,是较优的行距配置选择.[结论]52 500株/hm~2为最优种植密度,其次为密度60 000株/hm~2,较适宜大穗型品种丰产栽培选择;行距最优配置为80 cm+40 cm,其次为90 cm+40 cm宽窄双行单株处理,产量可达8 797.2~8 689.5 kg/hm~2.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惠惠,杨吉顺,李耕,刘鹏,董树亭,杨今胜,柳京国. 2012

[2]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耕,杨今胜,杨吉顺,柳京国,刘鹏,董树亭. 2012

[3]不同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先玉335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淑萍,岳海旺,卜俊周,彭海成,张玉兰,茜晓哲,王雪征,谢俊良. 2013

[4]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廖方全,刘士山,蒲晓斌,牛应泽,吴永成. 2017

[5]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雌雄开花间隔期和产量的影响. 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张正,阎晓光,赵根友,赵晋锋. 2018

[6]行距配置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邓妍,王创云,赵丽,张丽光,郭虹霞,牛学谦,王陆军. 2017

[7]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 2017

[8]行距配置对春玉米种植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罗洋,郑洪兵,李瑞平,王浩,郑金玉,刘武仁. 2017

[9]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10]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1]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杨武兴,刘永贤,秦祖臻,陈仁钦,黄家训,陆春燕. 2012

[12]玉米新品种迪卡008种植密度试验. 卢亚妮,牙祖韧,郭万生. 2009

[13]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4]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2010

[15]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亮,张宝石,王洪山,李钦德,付俊,杨海龙,常程,申卓. 2007

[16]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引进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 陈丽,李国章,张文博,王学铭,吴龙军. 2013

[17]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任洪雷. 2019

[18]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19]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邵帅,王国宏,樊勇,史磊. 2018

[20]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姜宇鹏,钱春荣,姜宇博,于洋,李梁,吕国依.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