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的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建波

作者: 孙建波;畅文军;李文彬;张世清;李春强;彭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相关性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2 年 31 卷 006 期

页码: 1169-1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循环非常重要,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然而,在香蕉(Musa spp.)土壤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文章探讨了香蕉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揭示香蕉土壤养分变化特性,为有效管理土壤养分提供理论依据.在香蕉壮苗期、孕蕾期和生长后期采集根际土样,测定根际土壤生物量和土壤酶活,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值和土壤脲酶活性从种植到孕蕾期呈现升高趋势,最高值分别为271.64 mg·kg?1、63.09 mg·kg?1和2.38 mg·g?1·24 h?1.从孕蕾期到生长后期又降低.在孕蕾期,MBC值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P<0.05),然而MBN值和脲酶活性与壮苗期和生长后期均无显著差异.蔗糖酶活性从种植到生长后期一直上升,与对照变化趋势一致.酸性磷酸酶活性从种植到孕蕾期一直降低,最低值出现在孕蕾期,为0.54 mg·g?1·24 h?1,然后又升高;对照处理则呈持续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MBC和MBN分别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MBN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孕蕾期为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出现显著变化的重要时期.在香蕉生长后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变化预示和微生物生物量相关的土壤有效养分,以及土壤氮素和磷素转化能力的降低.

分类号: S154.1%X171.1%X172

  • 相关文献

[1]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马晓梅,李保成,王新,赵素琴,刘永昌,韩焕勇,周小凤,董承光. 2021

[2]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与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 马晓梅,李保成,王新,赵素琴,董承光,周小凤,刘永昌. 2020

[3]香蕉新品种‘桂蕉5号’. 黄素梅,李佳林,何章飞,韦莉萍,韦绍龙,李朝生,韦弟,覃柳燕,田丹丹,黄曲燕,黄典红,周维. 2024

[4]香蕉果实抗性淀粉含量变化及其与其他类型淀粉相关性分析. 金志强,刘伟鑫,张建平,孙佩光,徐碧玉. 2013

[5]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吴俊,赵久成,郭伊娟,龙明华. 2013

[6]秸秆与氮肥不同配比对红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马想,黄晶,赵惠丽,徐明岗,姜慧敏,段英华. 2018

[7]抗生素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姚建华,牛德奎,李兆君,梁永超,张树清. 2010

[8]长期氮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刘红梅,张海芳,皇甫超河,李洁,周广帆,杨殿林. 2017

[9]不同配方施肥对长期缺施钾肥的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陈建国,张杨珠,曾希柏,周卫军,谭周进,蒋端生. 2008

[10]不同有机物料改善富磷菜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和蔬菜磷素吸收利用研究. 李琳琳,石宁,王菲. 2024

[11]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性. 徐丽君,王波,辛晓平. 2011

[12]瑞香狼毒对农牧交错带草原土壤特性的影响. 安冬云,韩蕾,武菊英,陈洁,姜圆圆. 2016

[13]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 张明乾,韩证仿,陈金,郭嘉,田云录,张彬,杨冰,张卫建. 2012

[14]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土壤碳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朱小梅,王甫同,邢锦城,王建红,刘冲,赵宝泉,温祝桂,董静,贺亭亭,洪立洲. 2021

[15]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张小甫,时永杰,田福平,杨文静. 2010

[16]冬季覆盖作物对潮褐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魏静,郭树芳,孙本华,翟丽梅,王洪媛,刘宏斌,华玲玲,杨波. 2018

[17]不同施肥措施对重庆茶园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杨海滨,李中林,徐泽,盛忠雷,胡方洁,邓敏. 2023

[18]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胡斯乐,董立国,白晓雄,许浩,安钰,万海霞,韩新生,王月玲,李妍,郭永忠,余旋. 2024

[19]箭筈豌豆种植密度对土壤微生物养分代谢的影响. 周诗晶,罗佳宁,刘仲淼,董超,秦燕,吴淑娟,甘红军,谢菲,庄光辉,伏兵哲,牛得草. 2021

[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张成霞,南志标.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