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飞

作者: 王飞;李清华;林营志;林诚;林新坚;刘玉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冷浸田;地下水位;小气候特征;治理对策

期刊名称: 农业现代化研究

ISSN: 1000-0275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353-3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连续两年定位监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动较大,且主要发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应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动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还原性物质总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则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辐射年均值较灰泥田降低26.9%,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单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分别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0月的抽穗灌浆期地温与灰泥田差异进一步加大;其单季稻生育期平均气温均也较灰泥田低0.6℃。山垄冷浸田地下水位高并伴随强还原性、较低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水稻生育后期地温下降较快是区别于非冷浸田的重要生境特征,这可能是冷浸田生产力低下的综合原因。基于冷浸田生境特征,从工程与农艺措施等方面提出治理利用对策。

分类号: S511.41

  • 相关文献

[1]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小气候特征. 李芳红,张晓煜,冯蕊,陈仁伟,张亚红,卫建国. 2022

[2]南京地区大棚茶园小气候特征及对茶青产量和品质效应. 殷剑美,张培通,韩晓勇,彭琦,郭文琦,张恒友. 2012

[3]黑龙江省苏打碱土pH和EC与盐分组成的关系. 匡恩俊,中本和夫,刘峰,迟凤琴,矫江,张久明. 2011

[4]桔梗栽培技术(上). 宋元林,蔡春玲. 2002

[5]尉犁县生态园区地下水位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和平,郭英杰,胡顺军,周建伟. 2005

[6]“一管两用”排灌系统及其应用. 司徒淞,张薇,葛乐麟. 1992

[7]潮汐作用对莱州湾南岸冬季地下水位的影响研究. 苏乔,徐兴永,陈广泉,付腾飞,刘文全. 2017

[8]潮汐作用影响下滨海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频率和滞后性. 苏乔,徐兴永,陈广泉,付腾飞,刘文全. 2018

[9]河套灌区地下水位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克里金估值. 王卫光,薛绪掌,耿伟. 2007

[10]基于MEA优化神经网络的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预测模型. 宋劼,严为光,游涛,龚道枝,李沅媛,冯禹. 2017

[11]稻田高产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司徒淞,张薇. 1991

[12]黄淮海平原古黄河背河洼地水盐环境参数变化研究. 王和洲,齐学斌,樊向阳. 2006

[13]基于NNARMAX模型的地下水位预报研究. 王景雷,齐学斌,吴景社. 2002

[14]基于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预报研究. 王景雷,齐学斌,樊向阳,高胜国,李平. 2002

[15]基于ELM模型的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时空分布预测. 喻黎明,严为光,龚道枝,李沅媛,冯禹,姜丹曦. 2017

[16]支持向量机在地下水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王景雷,吴景社,孙景生,齐学斌. 2003

[17]不同引水量条件下位山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研究. 赵辉,邵景力,崔亚莉,庞鸿宾,齐学斌. 2003

[18]银北灌区轻型井布局及井渠结合技术研究. 郭冬冬,周新国,温季. 2008

[19]宁夏灵武水田和旱田浅层地下水水位及氮磷特征研究. 王世荣,王长军,罗昀. 2011

[20]地下水动态系统多输入传递函数模型. 成绍华.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