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海燕
作者: 李海燕;武棒棒;侯雅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褐色中脉;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1670-1672,1676
摘要: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高粱在抗旱、耐涝、耐盐碱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褐色中脉与传统的白色中脉品种相比,其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含量可降低40%~60%,消化率大幅度提高.对目前高粱褐色中脉的类型、遗传特性、适口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在饲草育种中的应用.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SNP分子标记对bmr6和bmr12型褐色中脉高粱种质鉴定. 张国琴,葛玉彬,张正英. 2023
[2]昆虫对Bt毒素抗性研究进展. 易晓莉,马晓,刘先方,侯成香,李木旺. 2014
[3]BMR(褐色中脉)基因型饲草高粱茎秆特征与抗倒性研究进展. 李源,刘贵波. 2020
[4]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产量品质与抗逆性分析. 李源,游永亮,赵海明,谢楠,翟兰菊,刘贵波. 2014
[5]华北平原区饲用小黑麦与褐色中脉高丹草复种模式研究. 武瑞鑫,石霞,贾文娟,游永亮,赵海明,李源. 2023
[6]高粱联合收获技术研究进展. 乔慧琴,白文斌,马宏斌,刘永忠. 2013
[7]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张微,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白鸿雁,武擘. 2015
[8]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张福耀,平俊爱,赵威军. 2019
[9]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平俊爱,张福耀,吕鑫,杜志宏,郭建文,王金转. 2009
[10]高粱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刘慧涛,王立春. 2016
[11]影响高粱水分利用效率因素研究进展. 郭锐,丁玉川,董二伟,王劲松,焦晓燕. 2012
[12]高粱抗螟育种研究进展. 段有厚,邹剑秋,朱凯,张志鹏,王艳秋. 2006
[13]草莓两个经济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祝朋芳,陈长青. 2004
[14]猪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刘洪雨,徐香玲,刘娣. 2008
[15]01-3A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遗传特点研究. 高国训,靳力争,鲁福成,陆子梅,任志雨,于槐. 2009
[16]继代十二年的籼稻单倍体代遗传特性研究. 赵成章,杨长簦. 1999
[17]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及F_2代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5
[18]月季杂交后代花色遗传特性初探. 李晓丽,庄得凤,马策,马丹,李振涛. 2017
[19]芹菜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张学东,鲁福成. 2009
[20]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种杂208的选育. 杨六六,曹美莲,李朋波,刘惠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作者:李海燕;吴晓东;赵丹;王天硕;闫烨;史鸿儒;徐敏;王子胜
关键词: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效应;杂种优势
-
萝卜黑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作者:杨利娟;高苇;李海燕;薛涛;张春祥;王勇
关键词:萝卜;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杀菌剂;抑菌效果
-
75%肟菌·戊唑醇对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虎;常海城;陈柳;李鹤鹏;郑立秋;关晶;李海燕;孟庆林
关键词:75%肟菌·戊唑醇;核盘菌;室内毒力;防治效果
-
GGE双标图法评价辽棉5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作者:吴晓东;李海燕;王天硕;王晓磊;李越;赵丹;王子胜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GGE双标图;辽棉50;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
-
早熟抗病杂交组合F1、F2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李海燕;许洋;王天硕;赵丹;韩晓军;王子胜;吴晓东
关键词:棉花;杂种优势;抗病性;产量及农艺性状
-
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作者:杨利娟;高苇;李海燕;薛涛;张春祥;霍建飞;王勇
关键词:萝卜根腐病;丝核菌;杀菌剂
-
富硒有机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作者:赵丹;高嵩;李海燕;王超;李瑞春
关键词:玉米;富硒有机肥;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