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福建省水稻生产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敏

作者: 江敏;金之庆;杨慧;朱朝枝;林文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区域气候模式;气候变化;CO2肥效;水稻生产;产量模拟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2 年 20 卷 05 期

页码: 625-6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划分了3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7个样点及9个代表性品种,采用2006—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区试产量资料对作物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调试;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B方案,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作物模型(CERES-Rice)耦合,采用雨养与灌溉两种方式,并综合考虑未来CO2浓度增加带来的直接增益效应,模拟了未来2020s及2040s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雨养方式还是灌溉方式,未来全省各稻区水稻生育期在两种情景下都将缩短,单季稻生育期天数减少幅度最大,2040s情景下达到20 d以上。未来双季稻种植区早稻与单季稻均表现为减产。2020s情景下闽东南稻区早稻减产率达到12.4%(雨养)和11.3%(灌溉);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减产程度略小。单季稻区雨养水稻7.1%及灌溉水稻2.1%的减产主要来自中熟品种的负贡献。2040s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与此相反,未来两种情景下双季稻区后季稻均表现为增产,但产量波动性较大。2020s情景下闽西北双季稻区灌溉后季稻产量增产达到21.0%,增产幅度大于闽东南地区的10.6%;雨养方式下后季稻增产幅度略小。2040s各稻区后季稻增产幅度将减小。未来水稻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条件将变得不如目前湿润,与之相关各稻区灌溉需要量均有所增加。总之,由于大气CO2肥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后季稻产量,全省水稻总产近期将有所增加,雨养与灌溉方式下分别增长0.4%及1.7%,但变化趋势是随着未来温度的增加总产将减少,负贡献主要来自于单季稻和早稻。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基于自适应调整的水稻生产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林文雄. 2012

[2]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海南岛气候变化的影响. 陶忠良,周兆德,何春生,高学杰. 2002

[3]温室效应引起的江淮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田红,许吟隆,林而达. 2008

[4]未来气候变化对吉林敦化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胡亚南,许吟隆,熊伟,张颍娴. 2007

[5]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嵌套模拟能力的验证. 袁静,许吟隆. 2007

[6]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张冬峰,陈仲新,J.S.Pal,F.Giorgi. 2006

[7]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联接的影响评估模拟实验及不确定性分析. 熊伟,许吟隆,林而达,田展. 2005

[8]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葛道阔,金之庆,石春林,高亮之. 2002

[9]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江敏,金之庆,石春林,葛道阔. 2009

[10]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郭夏宇,艾治勇,龙继锐. 2018

[11]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葛道阔,金之庆. 2009

[12]A2和B2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 江敏,石春林,薛昌颖,金之庆. 2015

[13]CO_2肥效及水肥条件对作物影响研究进展. 姜帅,居辉,韩雪,刘勤. 2013

[14]遥感技术在油料作物产量监测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马宇靖,吴尚蓉,杨鹏,曹红,谭杰扬,赵荣坤. 2023

[15]引入水稻"移栽时间效应"和光敏感性算法改进ORYZA模型并验证. 焦江华,张旭博,梁硕,孙楠,徐梦,徐明岗. 2020

[16]变网格模式LMDZ对东亚夏季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评估. 胡亚南,郭慕萍,李肇新,张国宏,李智才. 2012

[17]未来我国极端温度事件变化情景分析. 张勇,曹丽娟,许吟隆,董文杰. 2008

[18]PRECIS和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的长期模拟比较. 王芳栋,李涛,许吟隆,陈书驰. 2012

[19]PRECIS模拟区域的选择对宁夏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敏感性分析. 徐宾,许吟隆,张勇,赵秀娟. 2007

[20]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 许吟隆,黄晓莹,张勇,林万涛,林而达.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