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丽萍
作者: 马丽萍;程须珍;张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豆;豆象;AFLP;抗虫鉴定;生物信息学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5 年 18 卷 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野生种抗豆象绿豆种质资源TC1966对多个豆象小种均具有很好的抗虫性。通过对抗虫亲本TC1966、感虫亲本绿1号及以中绿1号为轮回亲本经多代回交后获得的3个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虫鉴定,结果轮回亲本中绿1号的种子被害率>90%,表现高感(HS);抗性亲本TC1966及三个高代材料种子被害率<10%,表现高抗(HR),说明抗虫亲本TC1966中的抗虫基因呈显性遗传,且能够在后代材料中稳定遗传和表达。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5份试验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从83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在抗、感虫材料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组合100对。将部分多态性AFLP特异扩增条带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然后将二次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同源性序列比较的手段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豆象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及其转化研究乃至抗豆象基因的克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S522
- 相关文献
[1]高抗豆象绿豆新品种冀绿1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珅,范保杰,王彦,曹志敏,刘长友,张志肖,苏秋竹,田静. 2022
[2]抗豆象绿豆新品种晋绿豆7号的选育. 朱慧珺,赵雪英,阎虎斌,高伟,张耀文. 2012
[3]绿豆抗豆象品系及回交亲本抗性鉴定. 周吉红,吴绍宇,程须珍,王素华,Srinives P.. 2002
[4]绿豆田间豆象防治药剂筛选. 邢宝龙,冯高,郭新文,张旭丽,刘支平,郑敏娜. 2012
[5]抗虫棉花新品系25. 李庆珍,魏西翠,庞居勤. 2001
[6]转Cry1Ab-t基因玉米YA108的获得及其抗虫性鉴定. 岳润清,刘璐,铁双贵,徐心志,陈娜娜. 2021
[7]杀虫基因Cry1Ab的合成、表达及其抗虫性鉴定. 岳润清,铁双贵,齐建双,韩小花,燕树锋. 2014
[8]保丰(Bt)玉米抗虫效果鉴定. 康岭生,宋淑云. 2002
[9]2004—2008年黄河流域国家区域试验抗虫鉴定结果评述. 崔金杰,李春花,吴冬梅,郭丽华. 2009
[10]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抗虫性研究. 李付广,崔金杰,刘传亮,武芝霞,李凤莲,周勇,李秀兰,郭三堆,崔洪志. 2000
[11]豆象危害与其防治方法. 权彪. 2018
[12]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杨晓明,程须珍,朱振东,刘昌燕,陈新. 2023
[13]晋北地区绿豆豆象不同防治药剂的筛选及利用研究. 刘飞,陈燕妮,左敏. 2017
[14]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刘长友,田静,范保杰,曹志敏,苏秋竹,张志肖,王素华. 2010
[15]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剑,葛维德. 2013
[16]亚蔬绿豆引种及播期试验. 童晓利,徐生,李刚华,张海军,王庆南. 2002
[17]沙棘、绿豆多营养保健酸乳的研制. 朱万琴,张莉,童晓非. 2008
[18]Cu~(2+)、Mg~(2+)、Fe~(2+)浸种及喷施对绿豆产量及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郝曦煜,梁杰,陈剑,尹智超,王英杰,肖焕玉,尹凤祥. 2017
[19]绿豆突变体的抗旱性研究. 任学良,李国柱,程文林,刘庆龙. 2004
[20]绿豆新品种辽绿27号. 王德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土壤含盐量对滨海盐渍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淋失特征的影响
作者:董岳;胡奕婷;张辉;徐聪;聂亚锋;马艳;汪吉东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硝化作用;硝态氮淋失;氮素迁移转化
-
甜菜单胚种种子发育过程生理特性动态变化
作者:张必周;孙梦媛;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辉;张自强;王良;张惠忠;李晓东;韩平安;郑文哲
关键词:甜菜;单胚种;种子发育;动态变化;生理特性
-
基于专利网络分析的作物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究
作者:贾倩;张辉;串丽敏;王爱玲;齐世杰;赵静娟
关键词:生物育种;核心专利;核心技术;核心特征测度模型;社会网络分析
-
致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作者:丁颖;张伟;魏铭清;刘非凡;张倩;周霞;王震;张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
-
辽宁省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种调查搜集与豆象抗性鉴定
作者:胡亮亮;黄宇宁;薛仁风;陈天晓;曹榕;宋倩楠;王素华;葛维德;王丽侠;程须珍;陈红霖
关键词:野生小豆;近缘野生种;种质资源;调查搜集;豆象抗性鉴定
-
不同整形修剪对新疆早实核桃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张辉;韩立群;马凯;赵钰;刘立强
关键词:核桃;整形修剪;光合能力;光照强度
-
噬菌体与细菌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启旸;包红朵;张辉;朱树娇;王冉;周艳
关键词:噬菌体;细菌生物膜;抗菌;噬菌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