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增辉

作者: 卢增辉;孙克用;常从云;李奇真;杨孟佩;戴蜀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大豆;产量;形态生理指标;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91 年 02 期

页码: 115-120

摘要: 在夏大豆氮磷营养生理研究的基础上,1983~1986年在山东省巨野县温庄村连续4年在100亩以上获得平均亩产分别为152.5、179.5、203.2、202.2kg的产量。说明黄淮平原地区夏大豆增产潜力很大。本文重点阐述了利用鲁豆2号实现亩产200kg的形态生理指标、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8

[2]控根容器中春提前番茄需水规律研究. 郄丽娟,赵付江,韩晓倩,张立永,韩建会. 2012

[3]夏大豆新品种徐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齐玉军,王宗标,徐泽俊,王幸,孙振业. 2016

[4]夏大豆华夏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范大泳,石志斯,程艳波,马全姿,周宾. 2015

[5]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8的选育. 王幸,王宗标,徐泽俊,齐玉军,王晓军,孙东雷. 2014

[6]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6

[7]优质早熟夏大豆淮豆7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徐海斌,杨加银,徐海风,张复宁,徐维龙. 2007

[8]黄土高原南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任小俊,刘许有,刘学义,白跃新. 2011

[9]高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韦清源,陈渊,汤复跃,陈文杰,郭小红,梁江. 2020

[10]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奇真,孙克用,卢增辉,杨孟佩,常从云,戴蜀珏,侯立白,徐承业,杨金铎,冯德仁. 1989

[11]夏大豆新品种华豆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续新艳,钱振亚,李继存,张小燕. 2024

[12]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种合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丽亚,张磊,黄志平,李杰坤,戴瓯和,胡晨. 2005

[13]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李杰坤,张磊,戴瓯和,黄志平. 2001

[14]川西北丘陵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范其新,刘念,张杰,陈军,丁磊,朱燕,蒙大庆,李芝凡,李迎春,李坤杰,颜雪莲,王金霞. 2025

[15]PEG-6000模拟干旱对水稻苗期根系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马廷臣,余蓉蓉,陈荣军,曾汉来,张端品. 2010

[16]2012年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 2013

[17]播期对山西早熟夏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任小俊,任海红,吕新云,马俊奎. 2019

[18]宁夏灌区夏播大豆种质筛选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连金番,罗瑞萍,姬月梅,郝吉兵,赵志刚. 2019

[19]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套作夏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文杰,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

[20]麦秸覆盖还田对大豆耕层物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吴宗声,徐彩龙,李瑞东,徐一帆,孙石,韩天富,宋雯雯,吴存祥.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