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的双向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付月灵

作者: 刘峙;张文蔚;简桂良;齐放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抑制;诱导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2010 年 S1 期

页码: 95-99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病原细菌Ⅲ型效应子对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抑制和诱导决定了互作中植物抗(感)病性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抑制和诱导寄主植物防卫反应的双向作用,所涉及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主要包括植物过敏反应、植物细胞壁介导的防卫反应以及植物抗病信号介导的抗性反应等。本文还对植物病原菌Ⅲ型效应子双向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432.42

  • 相关文献

[1]黄单胞杆菌Ⅲ型效应子研究进展. 车晋英,李岩强,王春连,赵开军. 2011

[2]群体感应淬灭——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新策略. 张力群,田涛,梅桂英. 2010

[3]白叶枯病菌hrpX/hrpG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 张文蔚,周益军,简桂良,童蕴慧,齐放军. 2008

[4]海洋来源杂色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植物病原细菌活性. 付兵,王美,刘建阳,林伟,张成省,赵栋霖. 2020

[5]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 . 2017

[6]一种定量分析水稻细胞过敏反应的方法. 高世强,吴茂森,何晨阳. 2006

[7]哈密瓜果斑病菌血清学快速检测. 赵廷昌,孙福在,王建荣. 2004

[8]GacAxoo:一种新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双组分系统反应调节子的功能分析. 吴茂森,何晨阳. 2006

[9]宁夏植物病原细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种类调查. 王宽仓,查仙芳,南宁丽. 2004

[10]植物相关细菌铜抗性研究进展. 高必达,杨玉文,赵廷昌. 2012

[11]几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技术. 张爱红,苗洪芹. 2008

[12]植物病原细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孙艳秋,赵奎华,曹远银,刘长远. 2012

[13]DNA微阵列技术在病原细菌基因转录谱分析中的应用. 张新建,吴茂森,何晨阳. 2008

[14]不同品种马铃薯泥加工过程中褐变抑制研究. 李俊,刘嘉,刘辉,王辉,陈中爱,吕都,唐健波,陈朝军,刘永翔. 2017

[15]马铃薯加工过程中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效果研究. 宋吉轩,陈超,雷尊国,李云. 2010

[16]赖氨酸结构类似物对6种食用菌的抑制作用(英文). 郑永标,林新坚,谢宝贵,陈济琛. 2004

[17]风力抑制“遵义红”茶“发酵”研究. 申东,何萍,申立,苟廷维,刘思伟,王勇,王彤,郑文佳. 2016

[18]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邓春海. 2013

[19]无公害农药-沙罗克. 李经纬. 2001

[20]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对假单胞菌抗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朱军莉,王慧敏,王桂洋,陆海霞,励建荣.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