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机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邹献中

作者: 邹献中;姜军;赵安珍;季国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Cu2+;吸附;阴离子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0564-3929

年卷期: 2012 年 49 卷 02 期

页码: 311-3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NO-3、Cl-和SO24-对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的比较,探讨了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2+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3种阴离子的浓度相同时,在SO24-体系中铁质砖红壤对Cu2+的吸附率较在NO3-和Cl-体系中大得多,而在浓度相同的3种阴离子体系中,黄棕壤对Cu2+的吸附率相差不大。在离子强度相近的NaCl体系中,砖红壤对Cu2+的吸附率相近。在3种阴离子体系中,随着pH升高,砖红壤对Cu2+的吸附率均增大;但在NO-3体系和Cl-体系中Cu2+的吸附率相近;而在SO24-体系中Cu2+的吸附率最大。随着Na2SO4浓度的增大,铁质砖红壤和砖红壤对Cu2+的吸附率减小。但在0.005 mol L-1和0.05 mol L-1Na2SO4体系中,Cu2+的吸附率大于在不含Na2SO4的体系中者。而在0.5 mol L-1Na2SO4体系中,Cu2+吸附率小于在不含Na2SO4体系中者。在3种浓度的Na2SO4体系中,黄棕壤对Cu2+的吸附率均小于在不含Na2SO4体系中者。总之,阴离子可通过离子强度、专性吸附和形成离子对影响土壤对Cu2+的吸附。在可变电荷土壤中,阴离子对Cu2+吸附的影响机理较在恒电荷土壤中复杂得多。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Cu~(2+)印迹壳聚糖/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杨振彦,李巧玲. 2018

[2]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 陈铭,刘更另. 1993

[3]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湘南第四纪红壤的粘粒矿物学组成与表面电荷特性. 陈铭,刘更另. 1997

[4]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l~-和NO3~-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 徐明岗. 2002

[5]连续解吸中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和高岭石体系pH的影响. 罗文贱,张政勤,陈勇,邹献中. 2016

[6]离子强度对铁质砖红壤铜离子连续解吸的影响. 杨少海,陈勇,刘辉,魏岚,国彬,邹献中. 2014

[7]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Ⅱ.共存体系中Cl~-的吸附特性. 徐明岗,季国亮. 2002

[8]铜离子吸附对可变电荷土壤与恒电荷土壤铝释放的影响. 邹献中,宁建凤,魏岚,杨少海. 2014

[9]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 Ⅲ.土壤的电荷量,电荷零点(PZC)和净电荷零点(PZNC). 刘冬碧,贺纪正,刘凡,李学垣. 1999

[10]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可变电荷土壤. 邹献中,陈勇,谢卓文,艾绍英. 2019

[11]硫酸根离子添加顺序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 邹献中,陈勇,刘辉,许桂芝,欧俊,杨少海. 2014

[12]不同NaNO_3浓度下可变电荷土壤铜离子解吸率的分配及影响因素. 张政勤,罗文贱,陈勇,杨少海,邹献中. 2015

[13]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l~-和NO_3~-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 徐明岗. 2002

[14]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磷素淋失临界点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聂敏,肖和艾,廖敦秀,高茹,葛体达,李裕元,吴金水. 2013

[15]碱性矿化水灌溉对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 曾路生,石元亮,王晶,孙毅,姜淑华. 2002

[16]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无机阴阳离子含量. 杨春霞,李彩虹,赵银宝. 2012

[17]不同阴阳离了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胡明,卢德勋. 2002

[18]离子色谱法同时分析果蔬中5种阴离子. 李倩,刘兴勇,陈兴连,杜丽娟,严红梅,汪禄祥. 2021

[19]离子色谱法测定农村饮用水中阴离子. 魏益华,张金艳,罗林广. 2012

[20]灰树花漆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赵晓燕,邢增涛,邵毅,刘海燕,汪学才.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