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感染条锈病后丁布含量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国锋

作者: 郑永权;董丰收;徐世昌;姚建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小麦近等基因系;丁布;抗性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6 年 17 卷 09 期

页码: 1641-1644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选用2套遗传背景不同的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作为供试寄主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丁布的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丁布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未受病菌侵染情况下,2套分别含有Yr2、Yr9和YrSpP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抗病系)与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铭贤169(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条锈病菌后,感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下降,而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感染条锈病最终导致感病植株丁布含量比未接种的植株明显减少,感病系的减少幅度明显高于抗病系.在整个病程中,抗病系丁布的含量始终高于感病系,表明接种条件下小麦植株体内丁布含量变化与小麦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的抗性有关.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郑永权,纪明山. 2006

[2]丁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田发军,赵欢欢,赵俊俊,郑永权. 2014

[3]外源化合物诱导后小麦对麦长管蚜和粘虫的抗虫性研究. 陈巨莲,曹雅忠,李克斌,胡毅,孙京瑞. 2005

[4]丁布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 2002

[5]小麦幼苗丁布的化学诱导. 赵媛,董丰收,姚建仁,KARLHURLE. 2005

[6]小麦条锈病菌毒性的演化. . 2003

[7]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动态预测. 吴立人,胡家怀,万安民,常稳. 2007

[8]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许彦平,万信,金社林,韩兰英,姚晓红,贾建英. 2021

[9]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在水稻叶片上的侵染动态. 章振羽,姬红丽,胡培松,彭云良. 2016

[10]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张贵胜,章振羽,姬红丽,沈丽. 2013

[11]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对小麦品种抗性的影响. 王胜,姬红丽,倪建英,尹勇,沈丽,彭云良. 2016

[12]小麦条锈病菌EST序列中微卫星的频率和分布. 刘林,胡燕玲,杨静,张庆,李进斌,李成云. 2011

[13]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黄瑾,贾秋珍,张勃,孙振宇,黄苗苗,金社林. 2018

[14]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阳光俊,陈小均,程冰,姚令,陈文. 2024

[15]SCAR标记与人工接种鉴定黄瓜种质黑斑病抗性. 孙玉河,魏杰,王惠哲,李淑菊,杨瑞环,管炜. 2012

[16]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李秀英,李洪民,马代夫,谢逸萍,王毅,房伯平,李强. 2000

[17]柠条生物学特性研究. 牛西午. 1998

[18]生长调节剂在茶树抗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陈娟. 2013

[19]不同果桑品种幼树期生长表现. 高扬,李树海,杨丽芳,张晓玉,刘景超. 2015

[20]辽宁春谷育种材料创新研究初报. 张海金,张宝金,孙佳馥.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