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毛昌祥

作者: 石瑜敏;宋智萍;韦善富;周行;王威豪;谢丽萍;韦仕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稻;育种;组合;效率

期刊名称: 广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8161

年卷期: 2007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6-9

摘要: 杂交水稻为我国稻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国各地每年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也越来越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当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杂交稻组合,由1989年的39个增加到2005年的379个,增加了近8倍。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省区,目前每年申请参加区试的杂交稻新组合都是数十上百,甚至数以百计。但是组合数的增多,并没有使杂交稻面积增加,每个组合的平均种植面积反而越来越少,新组合中有重大突破的也极少,组合的平均使用寿命也缩短许多,这说明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在下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一批品质达国标优质米的杂交稻新组合. 黄慧君,符福鸿,李传国,梁世胡,黄德娟,朱满山. 2004

[2]成都平原杂交稻机直播技术初探. 杨质正,池忠志,郑家国. 2008

[3]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品质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 朱国永,孙明法,何冲霄,王爱民,任仲玲. 2008

[4]浅析东北春播玉米育种主要目标和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 刘继国,肖万欣,史磊,刘晶. 2010

[5]杂交稻品质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王丰. 2005

[6]杂交香稻的香味遗传模式及育种研究. 陆贤军,张翅,陈国华. 1999

[7]抗稻瘟病基因在粳型杂交稻育种中的利用. 杨佩文,王群,张树华,洪汝科,许红云,杨勤忠,李家瑞. 2001

[8]节水抗旱稻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刘国兰,余新桥,刘毅,张安宁,王飞名,罗利军. 2022

[9]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改良. 朱旭东,陈红旗,闵绍楷. 2001

[10]厚皮甜瓜新组合9-8×F-Y综合性状调查. 吕敬刚,段爱民,李秀秀. 2000

[11]贵州省籼型杂稻区试组合在毕节的耐冷性鉴定. 何友勋,张时龙,余本勋,阮仁超. 2011

[12]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的筛选及恢复系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侯国佐,何惠萍. 1997

[13]1GZM系列联合整地机的研制. 董向辉,张旭. 2009

[14]青海12号蚕豆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刘玉皎,张小田,刘洋,李萍,侯万伟,耿贵工. 2009

[15]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商绍朋,陈兆明,陈大勇. 1997

[16]籼型三系不育系29A及其新组合29优559的选育. 姚立生,顾来顺,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单忠德. 2003

[17]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李成荃. 1992

[18]不同甘蔗亲本组合开花特性的调查研究. 唐仕云,王伦旺,李翔,谭芳,黄海荣,经艳,黄家雍,黎焕光,方锋学,郑书斌. 2011

[19]不同苹果品种及杂交组合对粗皮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沙守峰,伊凯,刘志,王冬梅,杨锋. 2005

[20]罗甸宽叶雀稗混播草地建植试验报告. 覃涛英,何静,韩永芬,苏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