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及其对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富丽

作者: 邓富丽;申丹;钟儒清;张顺芬;李滔;孙曙东;陈亮;张宏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非淀粉多糖酶谱;体外法;育肥猪;养分消化;肠道微生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2 年 55 卷 016 期

页码: 3242-32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玉米-杂粕型饲粮的非淀粉多糖(NSP)酶谱,并分析优化的非淀粉多糖酶谱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为饲粮高效利用和精准饲养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一在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α-半乳糖苷酶、β-甘露聚糖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采用胃一小肠体外模拟法测定体外回肠干物质消化率(IVIDMD);取IVIDMD达到最大值时各NSP酶的添加水平为该NSP酶0编码水平,按照六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建立IVIDMD与NSP酶添加量的六元二次回归方程,筛选出玉米-杂粕型饲粮最优NSP酶谱(OEC);利用胃-小肠-大肠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测定添加OEC前后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体外消化能(IVDE),以验证OEC的效果.试验二按照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6头健康、体重相近去势公猪(117.8±1.66 kg),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杂粕型基础饲粮,加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OEC;在试验开展第18天采用直肠擦拭法采集猪新鲜粪便,利用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OEC为:纤维素酶1 003 U·kg-1、木聚糖酶18 076 U·kg-1、β-葡聚糖酶1 377 U·kg-1、β-甘露聚糖酶14 765 U·kg-1、a-半乳糖苷酶337 U·kg-1和果胶酶138 U·kg-1;(2)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0EC使IVDMD由73.44%显著提高到76.26%(P<0.01),IVGED 由 74.03%显著提高到 76.45%(P=0.01),IVDE 由 14.97 MJ·kg-1 显著提高到 15.58 MJ·kg-1(P<0.01);(3)在门水平上,共筛选出了 12个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其中Bacteroidota(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Spirochaetota(螺旋体门)为优势菌门,三者之和在组内占比达96%以上;(4)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OEC显著增加norank_f_F082,norank_f_Bacteroidales_RF16_group,Bacteroides(拟杆菌属)和 Roseburia(氏菌属)的相 对 丰度(P<0.05),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P=0.083)有增加的趋势,而Oscillibacter(颤杆菌克)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 和 norank_f__norank_o__WCHB1-41(P=0.083)有降低的趋势(P=0.052).[结论]饲粮中添加体外法优化的NSP酶谱,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玉米-杂粕型饲粮干物质和能量的体外消化率以及体外消化能,增加了纤维分解菌和产丁酸菌等有益菌在育肥猪肠道微生物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害菌的数量,优化了肠道微生态.

分类号: S828.5

  • 相关文献

[1]酵母发酵白酒糟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郑梓,闫峻,王文杰,周定方,梁运祥,王赟,穆淑琴. 2018

[2]饲粮中添加鲜木豆叶粉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友印,王志勇,罗灵,王坚,王目森,喻珊,廖丽,欧文军. 2024

[3]黑土区主要粗饲料及其组合对绵羊日粮养分消化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刘春龙,李忠秋,孙海霞,李长胜,刘娣. 2009

[4]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董春晓,吕佳颖,张智安,李飞,李发弟. 2019

[5]乳酸片球菌对蛋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蛋品质的影响. 吴玙彤,张杨子,王璇,梁钰笛,吴仙,文正常,潘淑惠. 2019

[6]不同淀粉来源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闫佰鹏,兰贵生,李国彰,牛骁麟,李发弟,李飞,翁秀秀. 2018

[7]大麦粉碎粒度对育肥湖羊生长育肥性能和养分消化及肉品质的影响. 马晓文,周文静,刘鑫,寇宇斐,张智安,李发弟,李飞. 2020

[8]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育肥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酶活性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仲伟光,于维,祁宏伟,赵玉民. 2020

[9]鲜奶饲喂量对中国荷斯坦犊牛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的影响. 郑会超,黄新,姜俊芳,郑开之,吴建良,李欣,刘春,蒋永清. 2020

[10]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参数的影响. 牛骁麟,张智安,李飞,李发弟. 2020

[11]微生态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抗氧化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 郑博予,王永志,祁宏伟. 2022

[12]体内法和体外法对玉米代谢能的评定效果比较. 付趁,马慧慧,徐彬,魏凤仙,李婷婷,王琳燚,李绍钰. 2017

[13]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张微,贾志海,卢德勋,赵秀英,张海鹰. 2006

[14]不同水平大豆寡糖(SBOS)对生长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刘光斌,刘兵,张学峰,瞿明仁,高民,张爱忠,卢德勋. 2007

[15]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中性洗涤纤维日粮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发酵和产气量的影响. 付瑶,史仁煌,王雅晶,曹志军,李胜利. 2016

[16]利用体外法研究尿素与乙酰氧肟酸的合理配比. 王虎成,马亚玲. 2007

[17]一种酸性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体外活性评价研究. 杨雯涵,郭晓晶,陈轶群,吕俊楠,谢飞,曹云鹤. 2013

[18]体外法评定烘干过程及组成比例对WDGS营养价值的影响. 杜艳芬,梁东梅,钟荣珍,李玉鹏,李海花,杨鸿雁. 2018

[19]体外法研究酵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 张棋炜,张政,杨晶晶,高民,胡红莲,刘大程. 2017

[20]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的比较. 刘洁,刁其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