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佳

作者: 刘佳;张杰;秦文婧;杨成春;谢杰;项兴佳;曹卫东;徐昌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叶苕子;红壤旱地;翻压量;腐解特征;养分释放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10 期

页码: 66-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毛叶苕子腐解存在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的现象,翻压180d后毛叶苕子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达到70.19%~84.18%。碳、氮、磷、钾、镁、硫、铜、锌均在翻压后的前20d大量释放,钙、锰的释放较慢,铁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碳、氮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354~406d和791~1358d)、磷次之(延缓87~122d)、钾最小(延缓16~27d)。增加翻压量可以显著提高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速率,但仅局限于翻压后的前10或20d。增加翻压量后毛叶苕子大部分的养分仍在翻压后的前20d释放,后期的释放量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为后茬作物"持续"供应养分的能力有限。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后茬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本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红壤旱地绿肥作物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51.2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条件下毛叶苕子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张成兰,刘春增,李本银,张梦,吕玉虎,陈雪青,曹卫东. 2019

[2]绿肥还田腐解特征及培肥地力研究进展. 李忠义,张静静,蒙炎成,唐红琴,韦彩会,俞月凤,何铁光. 2017

[3]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李昱. 2012

[4]还田作物秸秆腐解及其养分释放特征概述. 张经廷,张丽华,吕丽华,董志强,姚艳荣,金欣欣,姚海坡,贾秀领. 2018

[5]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还田麦秸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杨林章. 2017

[6]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永进,吴文革,许有尊,陈刚,徐汝民,张丽娟. 2015

[7]烟区不同类型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肖丽霞,张玉琴,刘春菊,谭效磊,凌爱芬,王德权,韩硕,马茹辉,孙延国. 2024

[8]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节肥潜力的影响. 刘熙明,袁静超,梁尧,刘剑钊,任军,高强,冯国忠,蔡红光. 2025

[9]紫云英翻压量和沤田时间对覆膜水稻返青期植株的影响. 刘祥臣,赵海英,李本银,卢兆成,丰大清,乔利. 2012

[10]二月兰不同翻压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佳,张杰,徐昌旭,白金顺,曹卫东. 2014

[11]氮肥减施下光叶紫花苕不同翻压量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文军,薛开政,杨继周,胡保文,付利波,尹梅,陈检锋,王伟,王志远,王应学,杨艳鲜,陈华. 2022

[12]减施20%化肥下绿肥翻压量对江西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磊,徐昌旭,刘佳,李顺,高嵩涓,曹卫东. 2022

[13]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减施化肥对江西早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赟,徐昌旭,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曹卫东. 2021

[14]60Co-γ射线辐照对紫云英生长及利用的影响. 庾振宇,张江林,高雅洁,廖育林,鲁艳红,方畅宇,刘芳禧,谢雪,肖健,袁浩亮,屠乃美,聂军. 2024

[15]两种禾本科冬绿肥生长规律及腐解特征比较. 常帅,闫慧峰,杨举田,张永春,孙艳茹,贺远,石屹. 2015

[16]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邹雨坤,李光义,侯宪文,程威,田路园,张红燕,李勤奋. 2014

[17]绿肥作物二月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刘佳,陈信友,张杰,徐昌旭,曹卫东. 2013

[18]两种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牟小翎,董浩,夏光利,毕军,朱国梁,李志杰,曹卫东. 2015

[19]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李忠义,韦彩会,何铁光,董文斌,蒙炎成,唐红琴. 2020

[20]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