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栗主产区果实后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颖

作者: 李颖;郭燕;张馨方;张树航;王广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板栗;后熟期;可溶性固形物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4-390X

年卷期: 2022 年 004 期

页码: 655-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解析板栗后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的变化特征,为明确不同品种的最佳食用期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10个板栗主产区的150个品种(系)为对象,对采收后后熟期的果实SSC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各品种指标差异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1)板栗SSC变化在后熟期可分为2个阶段,其一是迅速增长阶段(采收后0~20 d),平均上升速率为51.52%,是SSC积累高峰期;其二是缓慢增长阶段(采收后21~60 d),平均上升速率为10.98%。(2)板栗SSC峰值范围为18.35%~31.59%,成熟时北方板栗品种SSC略低于南方品种,但北方板栗品种SSC在后熟期增长速率更快、持续时间更长,峰值含量也普遍高于南方品种,尤以河北燕山板栗表现最为明显。(3)筛选获得高甜、早甜的板栗品种资源15份,可作为优良育种亲本或优异种质在板栗糖类遗传改良中加以利用。【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板栗后熟过程中SSC的变化特点,为板栗风味、货架期和食用期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参考,并筛选出早甜、高甜的板栗资源作为优良育种材料。

分类号: S664.2

  • 相关文献

[1]不同瓜龄、后熟期对西葫芦采种指标的影响. 孙守如,陈艳丽,赵香梅,曾凯,栗燕. 2004

[2]白灵菇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李冠喜,王珏,华国栋,苏畅,张灿宏. 2006

[3]不同成熟度和后熟时间对温室迷你黄瓜(雌性系)种子质量的影响. 王鹏,汪李平. 2005

[4]冷库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韦仕岩,郑峰,卢家仕. 2006

[5]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甜瓜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张永平,范红伟,沈建华,陈幼源,杨少军,许爽. 2014

[6]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段超,左琳,王小军,杨杰,孟俊龙,常明昌. 2013

[7]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对其产量的影响. 陈文良,刘宇,王丽珍,孟莉莉,孔传广,何玉宁. 2004

[8]石榴新品种-水晶甜. 苑兆和. 2012

[9]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 李俊才,刘成,王家珍. 2011

[10]红梨新品种-红月梨. 李俊才. 2011

[11]紫苏叶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冰点的研究. 王勇,李雪,田志刚,刘香英,南喜平. 2016

[12]鲜食制干兼用枣新品种-鲁枣9号. 单公华. 2013

[13]石榴新品种-绿宝石. 苑兆和. 2013

[14]全国部分番茄品种品质分析. 刘娜,朱为民,岳冬,王伟,朱龙英,张辉,田守波,万延慧. 2015

[15]优质红梨新品种-前红. 王德生. 2012

[16]石榴新品种-红宝石. 苑兆和. 2012

[17]少核柑桔新品种-金水椪柑2号. 吴黎明. 2012

[18]不同倍性小型西瓜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差异. 郑锋,詹园凤,党选民,杨衍. 2012

[19]温度对夏秋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钟霈霖,乔荣,王天文. 2006

[20]大棚草莓果实固酸含量变化初探. 钟霈霖,乔荣,杨仕品,王天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