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播麦区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世华

作者: 郭世华;刘丽;于亚雄;逯晓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rumL.);品质性状;基因型;环境;相关性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4-390X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24-3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选择冬播麦区108份代表性品种(系)于2001~2002年度分别在南北两组区试15个试点种植,对其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表明,北片各品质指标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间的变异大于品种×地点互作及地点间。试点之间相比,北片各点籽粒硬度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南片(里下和试点除外),籽粒蛋白含量和SDS沉淀值各试点相差不大。品种间相比,北片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和SDS沉淀值普遍高于南片品种,其中北片依次分别为61,12.0%,44.8 g和11.0 mL,南片分别为44,11.5%,37.8 g和10.3 mL;北片品质性状变异幅度较小的品种频率高于南片,北片依次分别为66.2%,76.9%,78.5%和7.7%,南片分别为23.3%,39.5%,32.6%和7.0%。相关分析表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与SKCS籽粒硬度大小有关,硬质麦籽粒硬度与SDS沉淀值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和-0.53,籽粒蛋白和SDS沉淀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软质麦籽粒硬度与SDS沉淀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与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籽粒蛋白和SDS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基因型与环境对三种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曹俊梅,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芦静,吴新元. 2015

[2]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对紫色甘薯块根品质特性的影响(英文). 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后猛,唐维,马代夫. 2017

[3]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对紫色甘薯块根品质特性的影响. 闫会,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后猛,唐维,马代夫. 2016

[4]基因型和环境对玉米籽粒粗蛋白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吴连成,库丽霞,陈彦惠,赵博,赵文明,王付娟,李思远,常丽丽,孙朝辉,王新涛. 2008

[5]青花菜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花球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影响. 谢祝捷,李媛,姚雪琴,邱海荣. 2010

[6]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谢戎,邓锡洪,罗光才,赵甘林. 1993

[7]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黄淮麦区小麦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何中虎. 2001

[8]基因型和环境对新疆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冬,张新忠,芦静,黄天荣,高永红,曹俊梅,周安定. 2009

[9]利用AMMI模型分析我国杂交籼稻整精米率. 卢林,朱智伟,段彬伍. 2012

[10]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辛村,杨天育,张恩和. 2012

[11]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何中虎,林作楫,王龙俊,肖志敏,万富世,庄巧生. 2002

[12]基于AMMI模型分析棉花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李武,谢德意,段峥峥,赵元明. 2010

[13]应用GGE双标图分析我国春小麦的淀粉峰值粘度. 张勇,何中虎,张爱民. 2003

[14]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 孙果忠,闰长生,肖世和. 2003

[15]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马爱军,王新安. 2012

[16]37个小麦品种面包烘烤品质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曾浙荣,李英婵,孙芳华,王光瑞,周桂英,庞家智,林晓曼,黎建华,石秀玉,鲍思敬,武芝霞. 1994

[17]基于AMMI模型分析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王祥军,齐军仓,王仙,曹连莆. 2013

[18]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 杨梅,蒲宗君,郑文寅,张文明,姚大年. 2011

[19]不同试点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赵广才,万富世,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杨丽珍. 2006

[20]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张长远,罗剑宁,何晓莉,郑晓明,罗少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