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塔

作者: 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大麦;抗氧化酶;棱型;用途类型;分蘖期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82-90

摘要: 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分类号: S512.3%S532

  • 相关文献

[1]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春播叶用价值的研究. 陶红,陈和,陈健,沈会权,乔海龙,臧慧,栾海业,张英虎. 2013

[2]大麦籽粒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贺丹霞,陆辉,刘惠娟,张平平. 2013

[3]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2008

[4]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2009

[5]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周绍松,周敏,李永梅,郑毅. 2008

[6]间栽和混播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刘波微,罗林明,席亚东. 2006

[7]美国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刘三才,朱志华,张京,张晓芳,刘方,李燕,李为喜. 2004

[8]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程耿,胡银星,程加省. 2008

[9]割苗期对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杜娟,杨晓梦,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杨树明,陈晓艳. 2015

[10]亚铁对水稻分蘖期植株性状变化分析. 崔宏浩,陈正刚,朱青,张钦,李剑,卢松,张德平,古雁宾. 2014

[11]分蘖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孔雷蕾,李妹娟,唐湘如,杜尧东,王华. 2015

[12]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王抄抄,黄炎,黄穗华,符如壮,唐湘如. 2016

[13]水稻分蘖期强势和弱势F_1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戴正元,陈建民,肖宁,周长海. 2010

[14]水稻本田分蘖期受旱对其生育影响的研究. 徐富贤,熊洪,洪松,冉茂林,代清炳,涂少权. 2000

[15]水稻分蘖期氮素应答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刘天奇,高红秀,谢威,张雪晴,陈娜娜,梅雪锋,邢佳妮,徐振华,张忠臣. 2021

[16]分蘖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旱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芳,刘传增,马波,谭可菲,赵富阳,柴丽丽,王俊河,徐莹莹. 2020

[17]分蘖期控水处理对旱稻80农艺性状的影响. 胡继芳. 2020

[18]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杨从党,朱德峰,KwakKangsu,孙有泉,YangYunho,袁平荣,周能,周玉萍,贺庆瑞. 2003

[19]分蘖期淹水胁迫对水稻地上部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宣守丽,石春林,张建华,魏秀芳,曹宏鑫,薛昌颖. 2013

[20]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赵运林,张擎,周朴华,李小湘.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