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育种数量性状选择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英敏

作者: 英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关联度;玉米;性状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02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40-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 ,对 2 0 0 1年参加玉米攻关区试组的 8个玉米新组合的育种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 :穗粗 >千粒重 >出籽率 >穗长 >行粒数>穗行数 >穗位高 >株高 >生育期。在本生态区内欲获得高产的玉米品种 ,应选择千粒重和出籽率较高的组合 ,并兼顾有较多的行粒数及穗行数。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茶树芽叶性状与修剪生物重的关联性分析. 张文锦,杨如兴,林淑冰,廖剑秋. 1999

[2]家蚕产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姜虹,王殿平,曾晓英,黄桂辉,周顺珍,岳宣,罗朝斌. 2009

[3]灰色关联分析在茶树品种研究中的应用. 杨如兴,张文锦,廖剑秋. 2000

[4]高密植条件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连晓荣,陈苍. 2018

[5]玉米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霍成斌,李岩华. 2010

[6]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7]热带亚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杂交F_1代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迅,朝格图,董海合,王芳,李秀辉. 2000

[8]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印志同,薛林,邓德祥,卞云龙,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杨水英. 2004

[9]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效益的影响. 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边丽梅,郝春雷,董喆,张昊. 2014

[10]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 2009

[11]数量遗传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石明亮,薛林,程玉静,胡加如,陈国清,黄小兰,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 2012

[12]玉米雌穗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分析. 李成,王瑞莲,王学敏,王艺瑄,王兆娟,许有光,康洪彪,杨毅成. 2018

[13]玉米新品种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烈,贾天慧,木玉莲. 2003

[14]桦甸市不同玉米品种大面积示范效果研究. 王素芹,郑殿臣,李德陆,于永恒,于慧玲,徐秀杰,赵洪祥,方向前. 2019

[15]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16]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罗黎明,蒋辅燕,高连彰,和永昌,汪燕芬,吴海兰,毕亚琪,尹兴福,何永健,包改丽,姚文华,徐春霞,王晶,陈洪梅. 2021

[17]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孙志超,荆绍凌,刘文国. 2006

[18]北方早熟玉米9个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立秋. 2001

[19]桦甸市坡耕地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种植玉米效果比较试验. 钟彦涛,方向前,乔志一,王瑞荣,孙春生,滕占春,张文君,杨宝君,张凤喜. 2017

[20]中国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分析. 李凌雨,阎彩清,邢亚静,王学雄.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