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维广

作者: 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陈怡;栾晓燕;郝乃斌;戈巧英;谷秀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高光效育种;探讨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1 年 20 卷 02 期

页码: 110-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高光效种质哈 79- 94 4 0、哈 82 - 7799及高光效品种黑农 3 9、黑农 4 0、黑农 4 1的光合特性、主要形态农艺性状、产量和选育程序的描述 ,对与高光效育种相关密切的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及高光效育种目标、程序和方法进行再探讨。结果如下 :1.大豆生殖生长期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单叶光合速度仍然是高光效育种重要指标之一。 2 .大豆高光效育种目标是选育高产和超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 (种质 )。我们把在某一生态区生态类型基础上 ,具有较大光能截获能力、光能高速传递能力、高光能转化效率、高光合速率和高RuBP羧化酶活性、并具有光合产物在籽粒中高比例分配、持续较长光合时间等综合水平定义为理想光合生态型。 3 .高光效育种体系包含创造变异途径、有效快速选择变异途径和鉴定途径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资源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异. 印志同,孟凡凡,宋海娜,刘春英,喻德跃. 2009

[2]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概述.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郭美玲,王庆胜,李增杰,张茂明. 2020

[3]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 满为群,杜维广,郝迺斌. 2009

[4]大豆株型与高光效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杜维广. 2024

[5]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英文). 郝乃斌,杜维广,戈巧英,张桂茹,李卫华,满为群,彭德川,白克智,匡廷云. 2002

[6]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 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赵朝森. 2008

[7]关于大豆栽培技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毕远林. 2010

[8]春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董建力,惠红霞,任贤,许兴. 2001

[9]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王学芳,张耀文,田建华,赵小光,关周博. 2015

[10]黑龙江生态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 钱创建,李庆全,南相日,张微,张丽娟,牛志敏,夏善勇,解艳华,盛万民. 2019

[11]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张耀文,赵小光,王学芳,关周博,候君利,李殿荣,田建华,王竹云,卢庆陶,卢从明. 2017

[12]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董育红,田建华,李殿荣,卢庆陶,卢从明. 2018

[13]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及高光效育种途径刍议. 唐海燕,袁定阳,谭炎宁,易自力. 2008

[14]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吴爽,李成荃. 2001

[15]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蔡耀辉,李永辉,邱箭,颜龙安,詹国兴,毛凌华,颜满莲. 2009

[16]作物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李霞,周文彬,钱前. 2022

[17]共转化法获得无筛选标记的转PEPC、PPDK基因水稻恢复系纯合体. 段美娟,谭炎宁,易自力,袁隆平,辛世文. 2007

[18]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李霞,吴爽,焦德茂,王守海,李成荃,古森本. 2001

[19]植物高光效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张忠梁,张名昌,白云凤,闫建俊,冯瑞云. 2011

[20]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初探. 朱雄涛,汪真.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