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烹饪方式的羊肚菌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营养成分溶出差异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淑静

作者: 薛淑静;卢琪;王轶;姚芬;史德芳;杨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羊肚菌;烹饪方法;体外消化;营养;抗氧化能力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09 期

页码: 215-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羊肚菌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方法对煮制、蒸制以及烤制处理的不同粒度羊肚菌粉(粗粉、超微粉)进行消化.比较了消化后的羊肚菌粉显微形态,模拟胃、肠消化液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以及DPPH(1,1-Diphenr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power,FRAP)、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phonate,ABTS).结果表明:经过体外胃、肠消化后,烤制处理的羊肚菌粉还原糖、蛋白质、多酚溶出量最高,蒸制其次,煮制最低,烤制比煮制平均依次高 62.87%、58.58%、4.69 倍;蒸制处理的羊肚菌,溶出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粗粉、细粉平均为40.40 mg/g,分别比烤制、蒸制高出18.77%,19.81%.超微粉碎不能有效提高还原糖、多酚的溶出,但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溶出(P<0.05);模拟消化液的DPPH值没有显著差异,但FRAP和ABTS值差异显著(P<0.05),烤制处理的最高,其次是蒸制,煮制最低;超微粉碎不能有效提升羊肚菌模拟消化液的抗氧化水平.该研究为羊肚菌的科学食用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羊肚菌中Ca、Fe、Zn的体外消化吸收及与其存在形态的相关性. 薛淑静,杨德,卢琪,史德芳,姚芬,陈健,李露. 2022

[2]烹饪方法对黄瓜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丁莹,李艺,刘贤金,梁颖. 2018

[3]烹饪方法对叶菜中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艺,丁莹,刘贤金,梁颖. 2018

[4]绵羊全混日粮体外培养VFA的动态变化. 王志军,武海霞,刘丽英,王晓光,贾玉山. 2012

[5]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及体外消化研究进展. 刘玮琳,魏富强,韩剑众. 2015

[6]脂质体在体外消化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 田蒙蒙,李娜,魏富强,卢筠梦,韩剑众,刘玮琳. 2016

[7]挤压膨化藜麦粉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张婷,张艺沛,何宗泽,常嘉乐,岳田利,袁亚宏. 2019

[8]苜蓿干草捆安全贮藏条件的研究. 成启明,格根图,尹强,刘丽英,范文强,降晓伟,卢强,包健,贾玉山. 2018

[9]香菇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对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陈忠秋,冯涛,庄海宁,杨焱,张劲松. 2018

[10]糖基化大豆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宋春丽,任健,陈佳鹏,李墨君,薛永国. 2018

[11]应用体外和饲养试验评估两种复合酶对仔猪养分消化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唐德富,杨微,刘以林,赵亚鹏,陈亮,汝应俊. 2021

[12]菠萝蜜多糖体外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 姚思雯,朱科学,何佳丽,吴刚,谭乐和. 2019

[13]玉米胚乳中最大量蛋白体的提纯与体外消化. 张丛卓,邢丽君,李南,闫枫,田怀东. 2020

[14]超微粉碎对怀山药粉抗氧化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聂梅梅,肖亚冬,李大婧,冯蕾,张钟元,张培通,刘春泉,宋江峰,武敬楠,杨慧珍. 2020

[15]转基因水稻cry1Ab/Ac基因及蛋白在肉鸡肠道中的残留检测. 徐灯,耿丽丽,张敏红,卢凡,张杰. 2015

[16]家蚕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营养分析及酶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杨云梅,吴琼英,匡聪,张雪纷,桂仲争. 2017

[17]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2008

[18]肠道条件和粒径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的影响. 邵宇辰,穆宏磊,陈杭君,殷军艺,房祥军,吴伟杰,刘瑞玲,韩延超,郜海燕. 2022

[19]细度对食用木薯粉理化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张振文,林立铭,徐缓,王琴飞,李开绵. 2020

[20]加工方式对红小豆粉理化性质及预估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杨小雪,王丽丽,丁岚,周闲容,李春红,周素梅.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