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涂学为

作者: 涂学为;安静杰;窦亚楠;高占林;党志红;潘文亮;赵国存;李耀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蚜;噻虫胺;拌种;田间药效;安全性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0 年 04 期

页码: 616-6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 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 43%和55. 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 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 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分类号: S435.622.1

  • 相关文献

[1]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拌种防治麦蚜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高占林. 2013

[2]应用技术3%乙虫脒乳油防治棉蚜,麦蚜和苹果蚜田间药效. 朱九生,王静. 2001

[3]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束兆林. 2019

[4]噻虫胺在花生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刘同金,付亚萍,赵亚,宋国春,于建垒,李瑞娟,门兴元,李丽莉. 2020

[5]吡虫啉不同配比对绿豆安全性初探. 贺小勇,田晓燕,孔庆全,赵存虎,陈文晋,王辉,燕磊鑫,郭俊伟. 2020

[6]10%三氟苯嘧啶SC拌种水稻对稻飞虱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方继朝,吴进才,姚克兵. 2019

[7]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杨红福,方继朝,郭慧芳,庄义庆,姚克兵,束兆林. 2019

[8]5种药剂拌种在不同土壤温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评价. 渠成,赵海朋,张文丹,祝国栋,刘磊,薛明. 2017

[9]拌种防治花生田金针虫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研究. 刘爱芝,郭小奇,韩松,梁九进,鲁传涛. 2015

[10]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王亚欣,闫俊茹,代丽华,许桂明,高占林. 2011

[11]20%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试验. 韩鹏杰,封云涛,范仁俊,杜恩强,牛国飞. 2011

[12]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 安静杰,李耀发,党志红,彭建红,高占林,潘文亮. 2016

[13]嘧草醚与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田间防除效果. 吴希宝,庄治国,宋化稳,刘定蓉,唐广新,胡尊纪,庄占兴. 2021

[14]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蚜毒力及多异瓢虫的安全性评价. 刘佳美,刘冰,王佩玲,陆宴辉. 2021

[15]21种化学药剂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毒力及对多异瓢虫的安全性. 黄庆超,戴长春,张建萍,陈静,陆宴辉. 2021

[16]氟啶虫胺腈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许冬,丛胜波,武怀恒,黄民松,徐雪,万鹏. 2016

[17]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小麦中噻虫胺残留量. 冯义志,潘金菊,齐晓雪,韩济峰,金杰,梁林,刘伟. 2019

[18]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石伟山,范鹏. 2009

[19]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方筛选与田间应用效果. 庄占兴,胡尊纪,范金勇,徐英,王龙龙,韩艺欣. 2017

[20]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冯义志,潘金菊,齐晓雪,刘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