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剑叶性状QTL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晓云

作者: 姚晓云;范淑秀;邹国兴;吴延寿;陈春莲;熊运华;刘进;王嘉宇;徐正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氮素水平;株高;剑叶性状;QTL定位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54-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揭示不同氮素环境下株高和叶片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鉴定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以丰锦和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株高和叶片性状进行QTL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双亲的株高和叶片性状存在明显变化,中优早8对氮素响应程度明显高于丰锦,不同施氮水平株高和叶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共检测到38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17个染色体区域,仅9个QTL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稳定表达,氮素水平差值性状相关QTL主要分布在第7,8,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位于第7染色体的多效性QTL簇qPHLW7,具有明显的调控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功能;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QTL簇qFLWA10参与调控剑叶宽和剑叶面积,具有明显的延伸叶片宽度和面积的功能。共检测到23对互作QTL,上位性互作是调控株高和叶片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且主效QTL参与上位性互作效应。检测到9个环境钝感表达的主效QTL,其中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是调控叶片和株高性状的2个关键染色体区域,相关研究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辽粳371×辽粳326组合株高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王大为,于洪兰,王伟,王伯伦. 2010

[2]利用水稻F_2群体对其抽穗期和株高的QTL定位. 侯磊磊,王付华,尹海庆,王生轩,陈献功,王越涛,孙建军,白涛. 2012

[3]水稻品种魔王谷粒形、剑叶性状和株高QTL定位. 彭伟业,孙平勇,潘素君,李魏,戴良英. 2018

[4]水稻苗期耐低氮胁迫的QTL定位. 冯跃,曹立勇,吴伟明,沈希宏,占小登,翟荣荣,王汝慈,陈代波,程式华. 2009

[5]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童汉华,梅捍卫,邢永忠,曹一平,余新桥,章善庆,罗利军. 2007

[6]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7]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8]利用高密度SNP标记定位甘蓝型油菜株高QTL. 张凤启,刘越英,程晓辉,童超波,董彩华,唐敏强,黄军艳,刘胜毅. 2015

[9]玉米株高主效QTL定位研究综述. 刘忠祥. 2018

[10]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杨晓军,路明,张世煌,周芳,曲延英,谢传晓. 2008

[11]大豆株高QTL的定位与整合分析.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0

[12]利用高密度SNP标记定位甘蓝型油菜株高QTL. 张凤启,刘越英,程晓辉,童超波,董彩华,唐敏强,黄军艳,刘胜毅. 2014

[13]甘蓝型油菜株高QTL定位及主效QTL区间候选基因预测. 姜成红,耿鑫鑫,魏文辉,姜慧芳. 2017

[14]基于温热BC1群体的农艺性状QTL定位. 单娟,崔良国,韩志景,都森烈,曹冰,李翠兰,汪黎明,姚国旗. 2013

[15]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水稻苗期形态性状QTL分析. 赵峰,白建江,杨瑞芳,石英尧,朴钟泽. 2015

[16]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Ⅰ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吴爽,王守海,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 1999

[17]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秀琴,都兴林,刘曼玲. 2005

[18]氮素对水稻幼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忠良,刘海英,刘会,徐振华,陶永庆,黄翠. 2017

[19]水稻苗期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型性状QTL定位. 姜雪,马孝松,罗利军,刘鸿艳. 2016

[20]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吴俊,柏斌,邓启云.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