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与肥料利用效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敏

作者: 李敏;卜容燕;韩上;程燚;余忠;王慧;程文龙;武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施肥现状;高产高效;提高途径;安徽省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0 年 31 卷 009 期

页码: 3051-30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冬小麦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冬小麦为对象,于2018年对全省冬小麦主产区1591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全省冬小麦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安徽省冬小麦产量与氮、磷和钾肥施用的关系,以探索安徽省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主要施肥途径.结果 表明:安徽省冬小麦平均产量为5185kg·hm-2,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6、80和78 kg·hm-2.其中旱茬麦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水平比稻茬麦分别高14、16和3 kg·hm-2.总体上,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Cate-Nelson方法结果表明,全省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中,仅有23.8%、21.2%和2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却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时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最高;有26.3%、19.3%和22.5%的施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没有实现高产;有26.2%、29.6%和25.0%的施用量虽然获得了高产,但施用量较高,氮磷钾肥偏生产力较低.这说明安徽省冬小麦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全省冬小麦基肥和追肥机械化比例分别为62.7%和10.0%.虽然氮肥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仍然占到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69.0%,应适当降低.此外,在肥料品种选择上存在偏施化肥、不重视有机肥等问题.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甘薯生产及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王道中,张永春. 2010

[2]安徽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鲁剑巍. 2009

[3]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赵广才. 2008

[4]基于MODIS-NDVI的安徽省2009年冬小麦及一季稻面积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黄青,邹金秋,邓辉,李丹丹,张莉. 2010

[5]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杜世州. 2014

[6]安徽省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冬小麦适宜播期分析. 邓骋,赵莉,杨太明,陈金华,包琪,白群升,何贤芳,林勇翔,汪建来. 2025

[7]安微省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评价. 李玮,乔玉强,曹承富,丁永刚,陈欢,赵竹,杜世州,张向前,尚云秋. 2025

[8]浅谈提高闽东茶叶品质与效益的技术途径. 杨如兴. 1999

[9]集雨农业雨水利用转化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 张建新,郑大玮,李芬,段玉. 2008

[10]提升小规模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探讨. 曹琼,李雪娇,张亚一,何龙,王琼,杜甘露,赵德兵,莫放. 2012

[11]提高安全保卫人员素质,服务单位发展. 王地厚. 2013

[12]浅论农业科技期刊的基本素质和提高途径. 李朝晖,张琼,王芳,岳荣强. 2020

[13]西藏农牧民素质、现状与提高途径. 钟国强,尹中江,熊伟. 2009

[14]中国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提高的途径. 崔读昌. 2001

[15]贝母属植物生物碱累积研究进展. 王华,何美军,穆森,张宇,郭坤元. 2016

[16]关于提高农业科技期刊排版质量的思考. 李时群,张瑛,韩萍,张岩,王玮. 2006

[17]茶树光合作用特点及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 赵和涛. 1992

[18]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机理及提高途径. 常胜合,孙威,黄东梅,林妃,王展,银曼妮,韩谦,舒海燕. 2018

[19]吉林省玉米品质现状及提高途径. 马英杰,张建新,于明彦. 2015

[20]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对策研究. 宋培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