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豆间作与施氮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海星

作者: 张海星;常生华;贾倩民;周大梁;张程;刘永杰;李红;侯扶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氮;青贮玉米;豆科作物;产量;水氮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51-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禾豆间作模式与施氮水平对饲草产量及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适宜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管理措施。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种植方式(LM:青贮玉米-拉巴豆间作;FM: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M:青贮玉米单播)和4种施氮水平(N1:0 kg·hm-2;N2:120 kg·hm-2;N3:240 kg·hm-2;N4:360 kg·hm-2)。结果表明:N2、N3和N4较N1显著提高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鲜干草产量以及总产量,其中总鲜草产量较N1分别提高29.60%、57.83%和61.45%,总干草产量分别提高30.73%、59.14%和61.27%。FM的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显著高于M,较M分别增加了5.74%和6.26%。N3和N4较N1显著降低了收获期土壤贮水量,但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并显著提高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B),且FM的WUEB显著高于M。N2、N3和N4较N1显著增加了玉米和豆科作物的氮含量及吸收量,且N3较N4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豆科作物以及群体的氮肥利用效率(NUE)。FM和LM的总氮含量及吸收量显著高于M,且FM的NUE显著高于LM。所有处理中FM-N3获得了最高的WUEB(65.22 kg·hm-2·mm-1)和NUE(1.21 kg·kg-1)。综合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两方面的结果,FM-N3是适宜河西地区禾豆饲草间作种植的管理模式。

分类号: S513%S548

  • 相关文献

[1]种植方式与施氮对西北旱区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魏正业,张海星,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 2022

[2]灌溉模式与种植方式对河西地区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董姗,王皓,贾倩民,常生华,ShahzadAli,刘永杰,张程,侯扶江. 2020

[3]豆科作物与青贮玉米间作对混合饲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梁小玉,季杨,胡远彬,易军,张靓,姚茂义. 2023

[4]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谢英荷,粟丽,洪坚平,王宏庭,张璐. 2012

[5]滴灌施肥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康爱林,孟凡乔,李虎,王立刚,武淑霞,张鑫,吴文良,李洪波,胡正江. 2020

[6]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邹长明,王允青,刘英,张晓红,唐杉. 2015

[7]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孙楠,徐明岗,秦道珠,李冬初,申华平. 2007

[8]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 孙楠,秦道珠,申华平,孙玉桃,谢慧兰. 2008

[9]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用大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金汕,董庆国,方伏荣,王仙,王钊英,郑伟,胡艳红,赵风兰,张建平. 2016

[10]刈割后施氮对冬小麦再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王丹丹,王玉平,沈禹颖,冯成庸. 2015

[11]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金汕,贾永红,孙鹏,刘冲,王欢,罗四维,石书兵. 2021

[12]CO_2浓度升高与施氮对棉花光合及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高志建,尹飞虎,刘瑜,李晓兰,何帅. 2014

[13]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吕丰娟. 2018

[14]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孙美迪,段文学,张海燕,解备涛,汪宝卿,王庆美,张立明. 2017

[15]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丽珍,赵广才,常旭虹,刘利华,杨玉双,池忠志. 2006

[16]施氮对南疆荒漠绿洲滴灌棉田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林涛,郭仁松,崔建平,徐海江,汤秋香,张巨松,田立文. 2013

[17]不同前茬与施氮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孙小花,牛俊义,赵刚. 2018

[18]施氮对两系杂交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石庆华,程永盛,潘晓华,李木英. 2000

[19]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绿豆的产量效应. 邢宝龙,王桂梅. 2017

[20]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玉香油占产量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林树雄,谭耀华,李荣俭,李惠芬.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