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林州

作者: 戴鹏;吕兵;臧连生;杜文梅;万方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温室白粉虱;竞争取代;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3 年 46 卷 22 期

页码: 4837-484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与丽蚜小蜂(E.formosa)的种间竞争及其对粉虱控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为寄主植物,温室白粉虱为寄主昆虫,浅黄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以10:0、8:2、5:5、2:8及0:10进行混合释放,每20 d抽样1次,调查浅黄恩蚜小蜂、丽蚜小蜂及粉虱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2种寄生蜂以不同比例混合释放60 d后,丽蚜小蜂在寄生蜂中的百分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不同比例混合释放或单独释放,均能将粉虱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5 ES﹕5 EF混合释放后,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的百分率始终高于83%,对温室白粉虱表现出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结论】在温室白粉虱作为重要寄主时,浅黄恩蚜小蜂并不能竞争取代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没有干扰粉虱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繁殖寄主对丽蚜小蜂取食寄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臧连生,孟凡利,万方浩. 2011

[2]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寄生效应的影响. 王东升,吐尔逊,郭文超,何江,丁新华. 2015

[3]利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两种寄生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控潜能. 王甦,赵静,张帆,郭晓军. 2014

[4]丽蚜小蜂和黄板诱杀防治温室白粉虱研究初报. 李洪安,王萱,李响,郭锐,张远芳. 2007

[5]人工繁殖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田间放蜂技术研究. 张振宇,吐尔逊,郭文超,胡红英,艾尔肯·麦麦提,吴家明. 2012

[6]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的寄生与取食选择性. 尹园园,陈浩,翟一凡,林清彩,张思聪,庄乾营,于毅,郑礼. 2017

[7]丽蚜小蜂的低温贮存. 刘建军,田毓起. 1987

[8]日光温室内温室白粉虱及其丽蚜小蜂寄生黑“蛹”的空间分布. 朱楠,鲁文菡,王玉波,刘顺,郑礼,魏国树. 2007

[9]设施蔬菜温室白粉虱的绿色防治集成技术研究.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韩业辉,刘洋,王宇先,高崇. 2019

[10]两种蚜小蜂对烟粉虱MED隐种的田间笼罩控效评价. 徐海云,杨念婉,万方浩. 2018

[11]海氏桨角蚜小蜂与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控效的田间笼罩评价. 杨念婉,万方浩. 2010

[12]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Q隐种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取食和寄生选择. 刘林州,臧连生,张俊杰,阮长春,万方浩. 2014

[13]烟盲蝽对温室蔬菜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悦,兰英,刘洋,韩业辉. 2021

[14]蜡蚧轮枝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效果. 謝明,何偉志,邱衛亮. 1998

[15]高温冲击对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诱导孤雌产雌的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周淑香,李玉,张帆. 2009

[16]温室条件下丽蚜小蜂的扩散行为. 赵静,李媛媛,王蕾,张帆,曹慧,王甦. 2018

[17]吡虫啉的不同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的寄生效果评价. 饶琼,许勇华,张帆,罗晨,张宏宇,Greg J Devine,Kevin Gorman. 2012

[18]温度和寄主植物对B/Q隐种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联合影响. 易胜,焦晓国,谢文,周小毛,王少丽. 2014

[19]田间系统调查表明山东省农区烟粉虱优势种为Q隐种. 李洪冉,刘馨,刘小龙,李长友,沈长朋,陶云荔,褚栋. 2015

[20]世界性重要害虫B型烟粉虱的入侵机制. 褚栋,张友军,丛斌,徐宝云,吴青君.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