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硒强化对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旭宏

作者: 田旭宏;邱天赐;郑兴飞;徐德泽;丛欣;吴慕慈;程水源;熊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硒强化;稻米;挥发性化合物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外源施加硒肥对水稻进行稻米硒强化已在富硒大米的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外源硒强化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稻米香味构成的影响研究较为匮乏。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浓度外源硒肥处理后加工得到的糙米和精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糙米中共检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5种、醛类8种、酮类4种、酯类4种、烃类5种、酸类9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4种;精米中共检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2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烃类7种、酸类8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2种;糙米挥发性化合物较精米挥发性化合物丰富。GC-MS数据表明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与硒肥浓度不成正相关,适当浓度的硒肥可以促进稻米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高浓度的硒肥会抑制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

分类号: TS213.3

  • 相关文献

[1]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温州蜜桔精油挥发性成分. 单杨,李忠海. 2006

[2]叶面喷施硒酸钠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硒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孙发宇,李长成,王安,李韬. 2017

[3]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张国际,郭杰,肖贤,程水源,程华. 2021

[4]外源可发酵糖对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谢克林,冯涛,庄海宁,邴芳玲,高林林,桑敏. 2016

[5]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6]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冯涛,水梦竹,李雪,宋诗清,庄海宁,张劲松. 2018

[7]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吴华玲,陈栋. 2017

[8]切分方式对鲜切紫甘蓝营养品质和挥发性 风味物质的影响. 王丹,鲁榕榕,马越,朱莉,王宇滨,赵晓燕. 2020

[9]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刘万学,范中南,万方浩,程立生. 2008

[10]食用菌风味物质及其在美拉德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刘培基,崔文甲,王文亮,弓志青,杨正友. 2020

[11]风味小龙虾中优势腐败菌与挥发性化合物的表征(英文). 于美娟,谭欢,何双,杨慧. 2021

[12]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钟思彦,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李璐,卢楚强,陈从贵,邹波. 2024

[13]羊肉风味物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熊琪,杨前平,陈明新. 2012

[14]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王跃,王胤晨,袁扬,邓梦青,廖艳,徐龙飞,赵恬. 2024

[15]根瘤蚜对不同抗性葡萄的选择性及葡萄根系挥发性物质的鉴定. 郑秋玲,翟衡,蒋恩顺,王忠跃. 2009

[16]储藏过程中稻谷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进展. 张鹏,郑丹,彭西甜,陶明芳. 2024

[17]发酵与焙烤对可可豆香气影响的GC-MS分析. 易桥宾,谷风林,房一明,徐飞,那治国,赵友兴. 2015

[18]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张乐,张雅,史冠莹,赵丽丽,蒋鹏飞,王旭增,王赵改. 2022

[19]不同剂量辐照对鸡胸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张悦妍,冯涛,戚文元,孔秋莲,王海宏,庄海宁,王亮. 2023

[20]冷热剔骨工艺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孙志昶,李永鹏,赵会平,余群力,孙宝忠.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