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小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晓静

作者: 许月;高圆圆;杨代斌;袁会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小麦;种子处理;安全性

期刊名称: 农药科学与管理

ISSN: 1002-5480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61-66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2011-2012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比较了三唑酮3%悬浮种衣剂和苯醚甲环唑3%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的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小麦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小麦出苗率、株高还是植株鲜重等因素来看,小麦都对三唑酮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在药种比1∶25时,小麦出苗率只有48.76%,药害明显;苯醚甲环唑则相对安全。从小麦株高鲜重分析,三唑酮3%悬浮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600、1∶400和1∶200时的株高和鲜重与对照相比都有增加,说明在适当的用药量条件下,三唑酮对小麦株高和鲜重有促进作用;苯醚甲环唑3%悬浮剂在药种比为1∶600、1∶400、1∶200、1∶100和1∶50时株高和鲜重与对照相比也有稳定增加,但不如三唑酮明显。从结果可以初步推断,适量的包衣处理在对出苗率影响不大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小麦的株高和鲜重。三唑酮3%悬浮剂和苯醚甲环唑3%悬浮剂种子包衣对小麦后期的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52.3%。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大部分处理都对小麦亩产量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苯醚甲环唑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三唑酮与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对小麦幼苗抗冻性能研究. 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 2013

[2]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芽抗逆因子的影响. 袁会珠,闫晓静,杨代斌. 2014

[3]几种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菌室内毒力比较. 闫晓静,袁会珠. 2010

[4]数种农药对蚕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效. 南志标,葛高祖,李春杰. 2002

[5]数种农药对吞豆根府病的田间防效. 南志标,葛高祖. 2002

[6]种子包衣中苯醚甲环唑释放状态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影响. 孙丽娜,袁会珠,闫晓静,齐淑华. 2009

[7]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 孙丽娜,杨代斌,袁会珠. 2009

[8]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王绍敏,宋国春,李喆,于建垒,孙靖雨. 2012

[9]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宋国春,于建垒,李瑞娟,张晓梅. 2012

[1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杨红福,方继朝,郭慧芳,庄义庆,姚克兵,束兆林. 2019

[11]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张建华,姚克兵,方继朝,罗光华,吴进才,戈林泉. 2021

[12]噻呋酰胺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 姚克兵,于居龙,张国,赵来成,缪康,束兆林,杨红福,徐超,朱凤. 2021

[13]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4]抽穗期喷肥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徐麦27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静,冯国华,王来花,张会云,陈荣振. 2008

[15]2002年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及苯氧菌酯敏感基线的建立. 周益林,段霞瑜,刘学敏. 2005

[16]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杨涛,黄晓荣,赵伟,柳西玉,徐万涛,谢中卫. 2016

[17]2%立克秀湿拌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成苗的影响. 孙爱根. 2002

[18]三唑类杀菌剂控制小麦纹枯病的机理研究——对小麦苗期生长和病菌附着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方中达. 1992

[19]种子处理与穗期喷雾联合应用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评价. 王永芳,李景玉,范丽丽,董志平,马继芳. 2019

[20]三唑酮、三唑醇种子处理对小麦根围丝核菌群体数量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方中达.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