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辛秋
作者: 陶辛秋;赵华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7 年 1 卷 04 期
页码:
摘要: 我国蔬菜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通过“六五”期间国家组织重点科技攻关,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介绍其进展和成就将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 一、采前因素的研究 采前工作是采后贮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采前因素的研究是贮藏保鲜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以往该方面的工作开展得不多。随着贮藏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深入,耐藏性受到采前因素的制约,优良的贮藏技术的效果受到采前因素的影响等问题受到了一定重视。近年来在甘蓝、番茄、黄瓜、青椒、红菜薹等多种蔬菜上就耐藏品种的选择、适宜采收期和成熟度的确定、田间病虫的防治、施肥条件的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经研究证明,春甘蓝耐成性与品种、肥料及采收期密切相关.过多施用氮肥会明显增加“干烧心”病害。施用有机肥则可以减轻.贮藏中自然损耗一般随采收期的推迟而降低,但病害则随之明显增加,适期采收十分重要。品种、肥料、采收期三因素对耐藏性的影响,以品种效应为最大,采收期次之,肥料再次之.在正常年化较短期贮藏(2个月以内)可选用中晚熟的‘庆丰’品种,北京地区适宜采收期在6月12~17日左右,长期贮藏(2—3个月)以‘京丰’为宜,北京地区采收期以6月25日左右较好,并应避免过多地施用无机氮肥(l)。 在番茄、青椒、黄瓜等种类耐藏品种及品系的筛选方面,京(。)沪、沈、吉(s-)等地都分别提出了一些适于该地区贮藏的品种.如番茄,上海以‘小鸡心X402F;’和‘浦红’为好,北京以‘特洛皮克’和‘大粉’为好,南京以‘可果美’、‘特洛皮克’等为好.东北地区的‘麻辣三道筋’及‘四方头’等青椒较耐贮藏。‘长青’黄瓜耐藏性也较好。 红菜塑是武汉的特产,研究证明其贮藏效果与采收季节密切相关。冬季(春节前)采收的红菜基较耐贮藏,而春节后采收的红莱塞则易腐烂变质。春节后采收的较春节前采收的品质差、水分多,干物质少,也是其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 通过采前栽培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措施提高蔬菜产品耐藏性的研究及采前气候条件对产品耐藏性影响的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试探性的工作。 二、采后生理的研究 几年来,关于贮藏过程中蔬菜体内某些化学成分含量、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氧化酶活性等变化规律的研究及这些变化与成熟衰老的关系的研究等取得了较好进)ie. 通过对果菜类蔬菜冷害的研究。在冷害的发生规律方面,产生冷害条件下的生理生化代谢异常变化方面取得了很多结果。研究表明,黄瓜、菜豆、甜椒在发生冷害的温度下贮藏后,细胞膜渗透率以及升温后呼吸强度的异常变化与冷害的外部症状表现相一致,且出现的时间早。测定这些变化有可能成为预测蔬菜贮藏中是否受冷害的方法(‘)。 通过不同温度对甜椒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组织内l一氨基环丙烷一1一技酸(ACC)的影响的研究,证明了甜椒冷藏的临界温度为旷C。获得了冷害诱导乙烯释放量增加是由于组织内人CC含量的增加的结果’), 经过研究证实了控制菜豆锈斑和腐烂的重要前提是控制适宜的温度,8”C是临界温度,9土1”C是适宜的贮藏温度;控制锈斑普遍发生的CO。分任临界值是2畅。菜豆对乙烯不敏感Oi 大量采后生理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菜豆、黄瓜、甜椒等适宜的贮藏条件(‘)(’)(‘) 在番茄上,关于成熟时呼吸跃变、乙烯产生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证实:乙烯产生和呼吸跃变期的平行关系和低氧、高二氧化碳分压抑制呼吸和乙烯产生的作用.研究还发现不同成熟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带明显不同,乙烯处理可增加一条同功酶带等等(‘)。 关于给球白菜在贮藏中对外源乙烯处理的反应及乙烯释放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结球白菜脱帮损耗与乙烯和关的结果(10) 另外关于甘蓝贮藏中含糖量、呼吸强度、糖氛比的变化、叶片组织结构等特征特性与耐藏性的关系的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工作。 三、贮藏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蔬菜贮藏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并获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用小包装和大帐子气调贮藏蒜基已普遍获得成功。仅北京市每年贮藏蒜基即已达500万公斤.控制温度0—一1“C,氧含量2—8%,二氧化碳5——10畅。一般贮藏期可达7至9个月,好整率达90—95颐。 采用塑料袋装松扎袋口的办法,用冷库架藏菠菜,保持。土0.5”C温度。收到较好效果。贮藏z一3个月,商品率达90qo左右(“)。 花椰菜贮藏保鲜技术使其贮藏期大大延长;采用塑料薄膜单花球套袋折p,并控制0士0.5”C温度条件等方法,贮藏2—3个月,商品率达90yo左右(‘幻。 春甘蓝通过选用耐藏品种、控制施肥条件及采收期等措施,在冷库0”C,贮藏2.—3个月,商品率可达80q0以上‘)。 应用先进的焦碳分子筛气调机贮藏番茄,准确地控制o。和CO。并及时脱除番茄自身代谢产生的乙烯,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番茄后熟,在12—14℃条件下,秋番茄贮期超过60天,商品率达到90yo以上。 青椒贮藏技术的研究,通过耐藏品种的选择和贮藏方式、贮藏条件、药剂防腐及贮藏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采用耐藏品种(北京地区以茄门、*m较耐藏)。控$Jg~10”C的贮藏温度,保持较高湿度和良好通气条件,药剂防腐等综合措施可使青椒贮存2个月以上。 象青花菜(嫩茎花椰菜)等营养价值较高和蒙白等我国特产的蔬菜种类,在贮藏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但经研究也探索出了有效可行的贮藏技术。青花菜,采取采后立即进入0创”C冷库,并以o.03~0.05毫米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可保持鲜嫩及良好营养状态SO~45天,好花球率9o10以上(。)(。‘)。美白,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有冷藏60—70天,商品率95—98畅. 近年来很多研究单位和院校对适于农村应用的产地简易贮藏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番茄、青椒、黄瓜、菜豆等果菜类简易贮藏场所的设置、耐藏品种的选择、病虫防治、药剂防腐、贮藏条件和方法等做了大量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蔬菜产地,能由生产者自行贮藏的简易贮藏技术(幻(”)(‘’)(‘幻 适于蔬菜贮藏的防腐剂在贮藏中收到良好效果。冷库气调帐应用仲下肢熏蒸防腐贮藏蒜基已通过鉴定。在黄瓜、番茄、菜豆等蔬菜贮藏试验中也取得抑制生霉腐烂的明显效果〔17) 此外辐射处理(‘9)、臭氧及空气正负离子处理等应用于蔬菜贮藏的试验也在进行。 四、关于开展我国蔬菜流 通和贮藏技术研究的建议 世界上技术发达国家目前已做到城乡有数十种蔬菜周年上市,基本上消除了蔬菜供应的季节差异。主要经验是在生产布局上发挥地区气候优势(包括海拔高低),建立各类蔬菜基地,并采用现代化的蔬菜采后处理技术体系。经产地修整、包装、预冷和冷链运输,到销地中转、分配、零售,均根据各种蔬菜的采后生理特性予以科学化的处理。蔬莱虽经长途运输,上市时外观、品质、营养能保持初采收时的水平。 根据我国现状,当前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受各地自然条件限制和保护地栽培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供应中的淡旺矛盾及稳定菜价,外地调剂是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我国南方调往三北地区的蔬菜日益增加,1985年已达30万吨,且由于各大中城市蔬菜基地不断向远郊及邻省、县发展,以及蔬菜产销体制改革、打开城门后,各地运入大中城市的蔬菜更多,如北京市1985年共调入蔬菜26万吨,其中南方调人为3.6’6万吨。 由于蔬菜供应只重视生产,对采后处理工作注意不够,蔬菜采收后大都未经整理以带有约20—30yo非食用部分的鲜菜进入市场,又将非食用部分作为垃圾运出市区,以35个大中城市收购量推算,其垃圾量约为210万吨,往返运输造成人力、车辆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在蔬菜调运中,由于采后处理、运输、贮藏和销售技术落后,损耗约达30%左右。 因此建议加强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流通和贮藏技术的研究,对不同种类蔬菜从采收,修整、分级,包装、预冷、预处理、运输、贮藏、市场保鲜等环节进行研究,再进行综合;在产地采后处理、贮藏、铁路水路的长途运输和公路中短途调运,以及销地短贮和销售的系列过程中取得保持品质、减少损耗的效果,为改善供应,调剂市场做出示范,供产销部门采用。 在蔬菜贮藏方面,还应加强采前因素,贮藏病害和窖、库结构,适于蔬菜贮藏用的塑料薄膜和防腐剂以及分子筛气调机和乙烯脱除剂等保鲜新技术的研究。并建议开展短期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对民间贮藏技术加以总结和提高。 蔬菜果后生理的研究是流通和贮藏技术的理论基础,今后应着重研究影响蔬菜采后品质变化和损耗的生理基础、相应参数和调节控制其生理活动的途径。关于我国蔬菜贮藏保鲜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建议@陶辛秋$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赵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1]陶辛秋、赵华、程歧峰、胡鸿,1986,春甘蓝 耐藏性与品种、施肥条件和采收期的关系《园艺 学报》13(l): 42—48 [2]黄碧玉、宗汝静, 1984,秋大棚番茄简易贮藏 技术《北京蔬菜》(3):12—13 [3]刘斌,1984,不同品系青椒耐藏性的观察《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 14—20 [4]李矩华、李文芳、胡家贵、陈昆、刘安家,1983洪山红菜薹贮藏保群的研究《园艺学报》10(2): 107-113 [5]于梁、高丽朴、赵华、周山涛,1982,测定蔬菜冷害方法的研究《制冷学报》(4):42—48 [6]么克宁、于梁、周山涛,1986,甜椒冷藏温度 及冷害的研究《园艺学报》13(2)119—124 [7]宗汝静、黄碧玉、芦永新、李武,1983,菜豆贮藏中影响锈斑和腐烂发生的因素及其控制《园 艺学报》10(1):35—40 [8]宗汝静、黄碧玉、芦永新、李武,1984,菜豆、黄瓜和甜椒贮藏适宜温度、湿度和气体《制冷学 报》(3) [9]刘存德、张素梅、李桐柱、孟小雄,1979,番茄 成熟时乙烯的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的变化《植物学报》(2):162—168 [10]宗汝静、Leonard L.Morris,1986,结球白菜贮藏中对外源乙烯处理反应及乙烯释放的研究 《园艺学报》13(2): 113—118 [11]北京市蔬莱贮藏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贮藏组,1983,菠菜的冻藏与冷库贮藏 《中国蔬菜》(4):32—33 [12]北京市蔬菜贮藏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 研究所,1983,秋菜花塑料单花套袋贮存保鲜方 法的试验研究《供销机械与仓储》(2):2—5 [13]陈澍棠、钟仲贤,1982,茎椰菜贮运保鲜技术 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9(1):41—45 [14]宗汝静、黄碧玉、李武,1985,青花菜贮藏保 鲜技术研究《中国蔬菜》(1):48—50 [15]钟仲贤、陈澎棠. 1984,秋番茄就地简易贮藏 技术初探《上海农业科技》(5): 20 [16]李武、黄碧玉、宗汝静,1984,莱豆,黄瓜产地简易贮藏方法的初步研究《北京蔬菜》(3): 9—12 [17]宗汝静、黄碧玉、芦永新、李武,1980,仲丁胺 ■蒸控制蔬菜贮藏腐烂效应初报《园艺学报》7 (4): 62—63 [18]陶辛秋、陈秀华、陈力刚,1986,青椒通风窖 贮藏《农业科技通讯》(10):35—36 [19]李志澄,1985, r—射线辐射对番茄等蔬菜贮 藏的效应《园艺学报》12(3):191—196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山羊环状RNA circ_0008219 SNPs位点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作者:赵华;刘泽林;杨娟;张年;刘静波;陶虎
关键词:circ_0008219;SNPs;山羊;繁殖性能;关联分析
-
不同分子量碳源对砂姜黑土磷素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作者:阳琴;徐博;占丰瑞;赵华;李虹颖;熊启中;孙瑞波;李硕;张朝春;叶新新
关键词:碳源;分子量;磷有效性;磷形态;砂姜黑土;玉米;磷吸收量
-
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作者:郑建华;赵瑞雪;赵华;李思经;王国刚
关键词: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达国家;发展建议
-
水稻WOX家族基因鉴定及其种子在逆境萌发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琪;张爱霞;贾俊婷;赵华;刘军;陈兵先
关键词:水稻;WOX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非生物胁迫下的种子萌发;基因表达
-
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赵华;任晴雯;王熙予;李珍妮;唐秀梅;蒋丽慧;刘鹏;邢承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番茄;盐胁迫;抗氧化保护酶;光合特性
-
科学数据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作者:范亚慧;朱亮;赵华;郑建华
关键词:科学数据;数据共享;知识产权;对策
-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黄萌萌;闫奎友;何珊珊;赵华;李竞前;吴兆海
关键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基本情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