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的穗部性状遗传基础剖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武汉

作者: 孙平勇;何强;舒服;邓华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穗部性状;全基因组重测序;基因比对;编码序列;QTL定位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55-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和已克隆基因信息分析了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穗部性状相关基因(Gn1a、LP、Ghd7、Ghd8)的编码区序列,同日本晴相比,R1126的Gn1a基因有1个InDel和3个SNP变异,导致了编码的蛋白产物差异,可增加每穗总粒数,LP基因编码区发生了1个同义突变;R1126的Ghd7、Ghd8基因与明恢63一致。利用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的黄华占和R1126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R1126穗部性状QTL进行初步定位,定位到4个控制每穗总粒数、3个控制穗长、1个控制一次枝梗数和4个控制二次枝梗数的QTL。其中,第8染色体RM80—RM447区间的贡献率最大,对一次枝梗数、穗长、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56.67%,49.89%,10.31%和9.67%;其次是第4染色体RM303—RM6748区间,对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1.95%和7.21%;第3染色体SFP3_3—RM1164区间对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达11.61%和8.09%。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株叶型性状遗传基础剖析. 孙平勇,舒服,何强,邓华凤. 2013

[2]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英文). 滕胜,钱前,曾大力,国广泰史,黄大年,朱立煌. 2002

[3]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朱超宇,胡程翔,朱哲楠,张芷宁,汪理海,陈钧,李三峰,连锦瑾,唐璐瑶,钟芊芊,殷文晶,王跃星,饶玉春. 2024

[4]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英文). 滕胜,钱前,曾大力,国广泰史,黄大年,朱立煌. 2002

[5]水稻叶绿素含量和穗部性状的QTL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刘进,姚晓云,范淑秀,黎毛毛,郭乃辉,王鑫瑞,王嘉宇,陈温福. 2018

[6]小麦祖先种A组/D组与水稻基因组比较分析. 许陶瑜,王长彪,韩斌,赵兴华,刘江,任永康,牛瑜琦,唐朝晖. 2019

[7]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 吕学高,蔡一林,陈天青,徐德林,王伟林,刘志斋,王久光. 2008

[8]扬麦17/宁麦18的F_2群体穗部性状QTL定位. 梁秀梅,胡文静,李东升,程婧晔,吴荣林,程晓明,程顺和. 2018

[9]重穗型水稻穗部性状及剑叶宽的QTL定位. 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田永航,王志,黄廷友,吴先军. 2014

[10]利用永久F2群体定位小麦穗部性状相关的QTL. 刘阳娜,刘丽华,张风廷,张立平,苑少华,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 2021

[11]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聂蕾,何玥,郭爽,王栋,涂亮,刘鹏飞,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郭向阳. 2023

[12]离子束诱变体水稻JD-1的表型及基因组变异分析. 敬银钦,高方远,刘利平,苏相文,任明鑫,陆贤军,吕建群,金文杰,胡运高,任鄄胜,任光俊. 2021

[13]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14]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株型特征比较研究. 解文孝,吕军,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姚继攀,唐志强,蒋洪波. 2017

[15]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2006

[16]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董明辉,赵步洪,徐大勇,陈培峰,顾俊荣. 2015

[17]辽宁省部分中熟水稻品种穗部性状与结实特性分析. 王昌华,徐正进,张燕之,李学军,郑文静,赵家铭. 2007

[18]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罗志祥,阚画春. 1997

[19]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王昌华,徐正进,夏永胜,张燕之,郑文静,王辉,赵家铭. 2007

[20]节水抗旱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周通,杜晓东,赵海新,杨丽敏,薛菁芳,蔡永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