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林林

作者: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东海;群体结构;基础生物学;年际变化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4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593-6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指数生长曲线,年间差异极显著(P<0.001)。(5)渔获个体以性未成熟幼体为主,性腺成熟度随胴长增加而升高。各年度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均大于雄性。分析认为,2009—2012年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夏季渔汛期均以秋、冬生群的性未成熟幼体为主,夏生群的性成熟大个体较少。各年度太平洋褶柔鱼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群体结构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掌握该物种资源的变动规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分类号: S931

  • 相关文献

[1]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唐峰华,刘尊雷,黄洪亮,刘健,张衡,朱金鑫,崔雪森. 2015

[2]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3]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2012

[4]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 杨林林,姜亚洲,张辉,袁兴伟,刘尊雷. 2023

[5]园艺学多学科交叉研究主要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对策. 徐昌杰,邓秀新,黄三文,陈昆松,孟庆峰,谭新球,罗晶,杜生明. 2016

[6]饲草作物基础生物学与生物育种. 景海春,张景昱,金京波,刘志鹏,张保才,付春祥,程佑发,林浩,才宏伟,梁承志,周姚,曹晓风,种康. 2023

[7]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侯向阳. 2016

[8]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时空分布的影响. 唐峰华,史赟荣,朱金鑫,吴祖立,伍玉梅,崔雪森. 2015

[9]基于灰色系统的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灾变预测. 张磊,陈新军,汪金涛,吴洽儿. 2020

[10]冬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张寒野,胡芬. 2005

[11]太平洋褶柔鱼内脏团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辛云,刘小芳,王西西,李爽,姜维,龙莉军,蒋永毅,冷凯良. 2024

[12]黄海南部太平洋褶柔鱼种群结构与繁殖生物学.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13]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李建生,严利平. 2004

[14]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杨林林,姜亚洲,严利平,刘尊雷,程家骅. 2009

[15]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鳗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 李显森,赵宪勇,李凡,李富国,戴芳群,朱建成. 2006

[16]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差异分析与评价. 孙江,张国光,董文光,韩平,陆安祥. 2011

[17]台湾以东黑潮的低频变化及机制研究. 许灵静,齐继峰,尹宝树,杨德周,陈海英. 2017

[18]渤海海冰与西伯利亚高压之间的关系及与北大西洋涛动之间的可能联系. 药蕾,苏洁. 2018

[19]北太平洋经向翻转环流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刘洪伟,张启龙,徐永生,段永亮. 2016

[20]小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和肥满度的年际变化. 李忠炉,金显仕,单秀娟,戴芳群.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