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野生稻耐冷性鉴定与遗传纯合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辉

作者: 陈灿;张晓丽;秦学毅;冯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纯合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245-1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筛选耐冷性强的野生稻种质,研究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的稳定性,为水稻耐冷性育种和研究提供抗源。【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收集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桂北高寒山区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宿根期耐冷性评价;选择耐冷性较强的材料通过连续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进行耐冷性遗传纯合研究。【结果】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20份,广西药用野生稻1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92份;宿根期3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43份,药用野生稻2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5份;耐冷性较强的直立或半直立型种质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广西药用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相关性不显著(r=-0.11);广西普通野生稻在苗期耐冷性与宿根期耐冷性上,平均耐冷等级均表现为匍匐型耐冷性最强,倾斜型次之,半直立型与直立型间无差异且最弱;来自桂北的野生稻苗期耐冷性最强;来自桂南的野生稻宿根期耐冷性表现最强。【结论】鉴定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耐冷育种及抗逆机理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水稻耐冷性研究和育种,同时可以通过套袋自交与花药培养加快获得耐冷性更强的纯合株系。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可交配性研究. 陈成斌,曾汉来,张万霞,任民,盖红梅,杨庆文. 2005

[2]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黄大辉,陈英之,刘驰,杨朗,罗雪梅,马增凤,张月雄,刘亚利,杨新庆,李容柏. 2009

[3]转基因水稻与环境安全性. 裴新梧. 2010

[4]野生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岑贞陆,刘驰,贺文爱,陈英之,马增凤,杨朗,韦绍丽,刘亚利,黄思良,杨新庆,李容柏. 2008

[5]利用SRAP标记研究海南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齐兰,王效宁,张吉贞,唐清杰,孟卫东,严小微. 2013

[6]云南三种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群的调查及比较分析. 王琳,戴陆园,吴丽华,杨庆文,徐福荣,余腾琼,汤翠凤. 2006

[7]海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孙希平,杨庆文,李润植,王效宁. 2007

[8]中国野生稻资源及其抗虫性. 冯国忠,万树青,潘大建. 2002

[9]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 蒋春苗,黄兴奇,李定琴,余腾琼,程在全. 2012

[10]广西野生稻资源抗白叶枯病研究. 农秀美,黄福新,吴妙燊. 1992

[11]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的鉴定与分子定位. 马增凤,宋建东,刘驰,李永桃,黄大辉,韦绍丽,张月雄,密克,黄金艳,陈淼,蒙姣荣,李容柏,陈保善. 2011

[12]普通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李小湘,潘孝武,刘文强. 2017

[13]普通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互作和聚合效应分析. 张月雄,覃宝祥,邱永福,蒙姣荣,刘芳,马增凤,刘驰,李容柏,陈保善. 2014

[14]籼粳野杂交后代田间苗期耐寒性初步分析. 秦钢,梁海福,屈湫明,唐梅,黄大辉. 2012

[15]杂草稻二种生物型无芒落粒粳和长芒落粒粳苗期的耐冷性评价. 孙兴强,周勇军,陆永良,陈丽娟,余柳青. 2011

[16]低温寡照自然条件对不同水稻材料苗期耐寒性的影响(英文). 刘驰,张月雄,黄大辉. 2015

[17]稻属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 钟代彬,罗利军,应存山. 1997

[18]云南药用野生稻快繁苗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王玲仙,陈玲,陈越,王波,付坚,肖素勤,柯学,钟巧芳,雷涌涛,余腾琼,程在全. 2019

[19]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 王玲仙,王波,陈越,付坚,钟巧芳,陈玲,丁明亮,赵才美,雷涌涛,程在全. 2020

[20]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陈玲,张敦宇,陈越,付坚,王波,钟巧芳,余腾琼,肖素勤,柯学,殷富有,王玲仙,程在全.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