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探讨:增密减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卫建

作者: 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玉米栽培;增密减氮;绿色环保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增加甚至减少肥料投入情况下实现玉米单产持续增长,是我国玉米科技界亟待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要技术难题。为此,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开展了生产调研、文献查阅和实践验证的综合分析。调研结果和文献分析表明,合理密植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适当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东北春玉米生产实践也证明,选用耐密品种,密度提高和前期氮肥减少各30%,可增产15%,氮肥偏生产力(PFPN)可提高30%左右。可见,增密减氮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氮肥增效的协调,是实现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不同玉米种植区可以通过扩行缩株种植,控前促后深施肥,因地制宜地实施增密减氮。鉴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本文所建议的相关技术方案仍需要进一步的大面积试验验证。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金宫板在高级装饰工程中的应用. 贾滨. 2009

[2]溶菌酶和二氧化氯对兰州百合鳞茎片保鲜效果的比较. 魏丽娟,冯毓琴,李翠红. 2023

[3]果树栽培管理发展绿色环保研究. 聂磊云,贺晋瑜. 2017

[4]黄河流域棉区短季棉无膜栽培技术. 祁杰,董合忠. 2023

[5]基于农业废弃物培育优质蛹虫草的研究. 陈丽媛,朱万芹,孙翠焕,李剑梅,陈杰,张疏雨,柴林山,赵博伦. 2023

[6]农业植保精准喷雾装备研究与应用特征. 吕海杰. 2024

[7]新能源电动耕作机的设计研究. 宋树民,湛小梅,崔晋波,佘小明,王圆明. 2018

[8]双水相萃取法测定灯盏花及提取物中灯盏花乙素含量. 肖丹,胡昕,杨万林,李晚谊,李智敏,吴丽华,张庭,杨德志,杨亚玲,王家金. 2019

[9]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高峰,王剑. 2023

[10]水稻机械增密减氮高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侯守贵. 2018

[11]增密减氮对嫩单18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周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孙培元,武琳琳. 2019

[12]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何成贵,资月娥,陈路华,梅贵华,郭肖艳,许石昆,桂媛,马淑琴,李贵勇. 2018

[13]氮密互作对玉米辽单575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隋阳辉,王延波,徐亮,肖万欣,赵海岩,张洋,徐正进. 2021

[14]云南多雨烟区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 余小芬,杨树明,邹炳礼,解燕,刘华林,刘加红,张瑞勤,吕亚琼,蔡永占,张素华,邱学礼. 2020

[15]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蒋鹏,徐富贤,张林,周兴兵,朱永川,郭晓艺,刘茂,陈琳,张容,熊洪. 2021

[16]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朱相成,张振平,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2015

[17]增加移栽密度并减少施氮对稻田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朱相成,李志杰,王晓飞,张卫建. 2013

[18]增密减氮对东北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 朱相成,张振平,张俊,邓艾兴,张卫建. 2016

[19]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张丽仙,郑荣. 2017

[20]玉米生物覆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唐华彬.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